第66章 事态升级,皇帝无奈(下)(2 / 2)

紫玄纪 威猛曾老师 2167 字 1个月前

不过朱厚熜并不气馁,毕竟来日方长,他还很年轻,有大把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势力。

朝堂之上,朱厚熜面色沉静,缓缓开口:“朕思虑再三,大礼仪之事,暂且搁置。朕当以国家稳定为重,先处理其他紧要之事。”

此言一出,杨廷和等一众守旧大臣们如释重负,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陛下以大局为重,实乃国家之幸。”

言罢,还用颇为挑衅的眼神看了一眼张璁等人。

而张璁等人则满脸颓然,他们深知此次退让,不知何时才能再有机会为陛下争取权益。

再摸着自己肿得跟猪头一样的脸,他们心里的苦闷更甚了。

然而,朱厚熜又岂会真正放弃。

他在私下里频繁召见黄锦等亲信,密谋着下一步的计划。

与此同时,张璁等人虽心有不甘,但也明白陛下的苦衷,他们经常私下相聚,商讨着应对之策。

大礼仪事件暂时告一段落,杨廷和个人的威望也在此刻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

……

嘉靖元年十二月,杨廷和一如既往的散朝后回到家中。

其子杨慎见父亲归来,神色复杂,忙上前问道:“父亲,今日朝堂之事,可还顺遂?”

“一切如旧,但……”

杨廷和微微一叹,缓缓坐下,道:“这两个月来,陛下暂且搁置了大礼仪之事,看似我们占了上风,实则危机四伏,陛下年轻气盛,又岂会真正放弃?”

杨慎皱起眉头,道:“父亲所言极是,那陛下日后恐会再度提起此事。”

杨廷和点头道:“为父深知此理,故而需早做打算,为你铺好前路。”

杨慎心中一震,道:“父亲何出此言?”

杨廷和看着自己这个才华横溢的儿子,眼中满是慈爱与期许,道:“慎儿,你自幼聪慧,才情过人。为父在朝堂多年,树敌不少,如今虽一时压住了大礼仪之事,可日后若陛下再起事端,为父恐难全身而退。为父需为你谋划,让你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站稳脚跟。”

杨慎沉默片刻,道:“父亲用心良苦,孩儿感激不尽,只是这朝堂之事变幻莫测,孩儿恐难担此重任。”

杨廷和摇头道:“慎儿不必妄自菲薄,你的才华与品德,为父心中有数。如今,为父会逐渐将一些人脉与资源交予你,你要好好经营,广结善缘。”

杨慎心中感动,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负父亲期望。”

杨廷和微微颔首,道:“陛下身边的张璁等人,虽暂时受挫,却绝不会善罢甘休,日后他们必定会寻找机会,再度挑起大礼仪之争。我们需时刻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杨慎道:“孩儿明白,那我们当如何应对?”

杨廷和沉思片刻,道:“我们需坚守正道,以国家稳定、百姓福祉为重。同时,要密切关注陛下的动向,适时进言,引导陛下走正确的道路。”

有了前车之鉴,杨廷和也怕朱厚熜变成朱厚照第二。

杨慎点头道:“父亲所言极是,孩儿定当牢记。”

杨廷和看着儿子,心中感慨万千,未来的路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但为了家族的荣耀,为了国家的稳定,他必须为儿子铺好这条路。

虽说杨廷和此刻贵为文官之首,可他已经不再年轻了,迟早有一天要退的。

“你无事之时,可去寻一寻镇北侯,他虽然年轻,却处世老道,不然也不会被先帝封为托孤大臣。”杨廷和淡笑道,“与他交好,对你百利而无一害。”

杨慎面露疑惑之色,道:“父亲,孩儿不解,镇北侯权势极大,且有时与您不对付,为何您要孩儿与他交好?”

杨廷和微微叹息,道:“慎儿,你只看到了表面的矛盾,却未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镇北侯虽与为父在一些事情上意见相左,但他确实是有能力之人,先帝能封他为托孤大臣,足见其才能与忠诚。”

杨慎静静聆听,眉头依然微微皱起。

杨廷和继续道:“如今朝堂局势复杂,陛下年轻,大礼仪之事虽暂被搁置,可日后必然再起波澜。我们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镇北侯手握重权,在武官之中威望甚高。若能与他交好,于我们而言,是一大助力。”

杨慎迟疑道:“可若镇北侯与我们并非一心,那岂不是……”

杨廷和摇头道:“慎儿,你要明白,在这朝堂之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镇北侯与为父虽有分歧,但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大明,我们都希望大明好,在这一点上,我们是一致的。”

自己这儿子什么都好,就是这心气,实在是太高傲了些。

杨慎若有所思,道:“父亲的意思是,在大是大非面前,镇北侯会以国家利益为重?”

杨廷和点头道:“正是如此,镇北侯早在先帝时期就已历经沙场,见多了生死,他明白国家稳定的重要性。而且,他为人处世老道,绝非一般武夫可比。你与他交好,不仅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更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他的支持。”

杨慎道:“孩儿明白了,父亲是想让孩儿通过与镇北侯的交往,为我们在朝堂上多争取一份力量。”

杨廷和露出欣慰之色,道:“不错,你能明白为父的良苦用心,为父甚感欣慰。但你要记住,与镇北侯交往,切不可急功近利,要以真诚待人,展现出你的才华与品德。”

其实,杨廷和的心里还有另一层思量,若有朝一日自己真的告老还乡亦或者权势尽失,被皇帝清算,李初玄好歹能保他儿子平安。

但前提是,李初玄愿意施以援手。

杨慎郑重道:“父亲放心,孩儿定当谨记父亲教诲。”

杨廷和看着儿子,微微颔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