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知青的变化(2 / 2)

于是,不少操心孩子的家长也打起来为孩子安排下乡地点的主意,他们自然想让自家孩子到条件好一点的生产队,于是在上面挂了名的前沿河村,便进入了不少人的眼中。

前沿河村不光粮食产量高,村民条件好,而且不少人有矿厂的工作,虽然这活不轻快,但到了这里,首先饿不着,其次,说不定孩子努努力还能得到一份矿场的工作。

这样即便回不了城,他们能在矿场上班也算是工人的身份了。

其实,真不能怨这个时代的工人,瞧不起农民,主要这个时代的工人待遇实在是太好了,工人们每天上下班,月底就能发薪水,还有各种票据,另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粮本,就算不工作,只要是城市户口就可以按照人头领一份城市户口的供应粮。

而农民呢,自己种的粮食却分不到多少粮食,交了公粮却又得不到什么钱,就连票据都很难获得。

在前沿河村油菜籽增产以及稻田养鱼之前,村里人想得到一张票,那简直比他们吃饱饭都难,谁家要是有孩子想结婚,光布票就要攒个好几年,就这样甚至还不够,得左邻右舍借个几家,才能将结婚的布票凑齐。

看这些就能知道农民的生活有多难了。

这样就知道,为啥那些家长要帮着孩子安排下乡地点的原因了。

因为前沿河村跟前世的地位完全不同,家长们的选择干预,以至于这一世前沿河村迎来的下乡知青跟前世也完全不同。

凡是能来前沿河村下乡的知青,基本都有家里的补贴,毕竟他们的家长都是操心孩子的。

只是全国来说,也并不是只有他们村有这个条件,因此,倒不至于说这些孩子都有钱有势,但条件都相对还是不错就是了。

而前沿河村的秦姓人大部分又比较和善,村里的支书又是老几届的知青,以至于他们跟村里相处的都很好。

另外一个同时发生的事情,那就是跟学校开始复课相关的,那就是他们前沿河村两年前秦建富申请的小学终于开始建设了。

在靠近村头往公社方向走的路边,秦建富用大队去年剩余的收入建了一座小学,五座灰砖瓦房,分别是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

盖房子的钱,也是去年卫生室这边的盈余。

主要是齐韵如这边打出来的名声有些大了,找过来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的从县城赶到村子来看一些疑难杂症,药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少村民们都卯着劲儿以最快的速度干完自己的活儿就上山采药。

村民们赚的多了,卫生室这边的盈余自然也多了,除了发一部分给自己和学徒们,剩下的都归属大队了。

这些钱,盖了五座房子还有剩余,可以说是去年前沿河村一大笔收入了。

因为附近几个村子都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都要去公社,而去公社的距离并不近,走路大人都要半个多小时,小孩将近一个小时,现在前沿河村有了小学,附近的村民们自然不会舍近求远,于是刚刚建好的前沿河村小学,直接成了附近几个村子的联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