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世家之祸(2 / 2)

萧霁看着温知渝,手中的折扇转了一圈“不过此事也的确起于世家之祸。”

“阿霁知道?”

“知道一点,不过多是猜测,阿姐了解衢州吗?”

“还算了解吧。”温知渝有些迟疑。

“阿姐不知,衢州此地多浮民。”

浮民,就是现代的无业游民,不属于士农工商任何一类,所以这些人便不去官府登记,没有户籍,自然不用上交粮税。

大胤建朝之后,已经大肆清算浮民了,但有一处,却难以清算,那就是世家土地之上,世家不与朝堂交税,所以这些浮民,没有在府衙那落户,反倒是在世家那有了名册。

或许最开始的时候,这些百姓只是想要少交一些粮税,可世家却不是善人,直至今日,那些浮民几乎成了世家的奴隶,这一辈子,甚至是自己的子子孙孙,几乎都卖身给世家了。

“衢州那地方,本就位置特殊,郭英曾和我说过,他曾暗中查探过,衢州那一处的浮民,有四十万左右。”

“所以,这些人不只是没出路了落草为寇这么简单,而且官府还没他们的户籍消息 ,岂不是相当于隐形人了?”

温知渝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若衢州有浮民四十万,那敢于抢劫官府税银的山匪,纠结了多少人?”

或者说,他们有多少人才敢和朝廷为敌?

萧霁看着温知渝担忧的样子,还是说了实话“若只千人数,便算是极好的结果了。”

“果真是出大事了。”温知渝看着衢州,这个极不起眼的地方,从前无人注意,现在可好,一出名就出了一个大的。

“若是如此,举旗造反,倒也未尝不可。”温知渝铺开一张纸给容玉写信,他们得做好最糟糕的打算了。

“我从前好像不曾问你过,世家之祸,你可曾有解决的办法?”

“阿姐当真要听?”

“说来听听。”温知渝有几分兴趣。

“阿姐觉得,这事该怎么解决?”萧霁说出自己曾做过的事情之前,想听一下他阿姐的办法。

“世家,前朝以前便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可以说朝代更迭,并不影响世家的势力,世家门阀说是地头蛇,可实际上,世家几乎是和帝王共治天下的,官员晋升几乎都把持在他们手中。”

就像是当初的萧霁,如果不是因为他出自平阳侯府,便是个状元又能如何?也不过是被朝廷中抱团的势力一手压制。

“这样的情况,阿姐可有法子解决?”

温知渝曾和容玉说起过,她的法子会慢一些,但能悄然瓦解世家的势力,那就是用钱砸。

“朝堂出银子,让百姓家家户户都读书,分散教育资源,让寒门,农门学子科举入仕,这些人一旦入仕,那就是皇上的人,自然而然的抢占世家的资源,五姓七望占了多少土地,多少人,将这些土地分给千人万人,十年,二十年,世家自然不复存在。”

萧霁看着温知渝,“阿姐这法子的确好,若是陛下当初也能狠心如此,便不会有今日的麻烦了。”

世家门阀,避无可避,既然要当一个中央集权皇帝,此事,非做不可。

“我今年会在江淮开办书院,招收女学生。”

百姓有了银子,会主动送家里的男娃去读书,可却想不到姑娘,没人会主动让姑娘去读书,除非有好处。

萧霁看着温知渝,说这话的时候,他阿姐都发光了。

“阿姐这法子的确好,不过我当初选的法子要更简单一些。”

那个时候,有人为世家写了一本册子,十分详细,但凡有些名气的全在其中,这可方便了,按着那册子,将人尽数斩杀一遍,世家自然分崩离析。

但这些办法,都不是宣武帝如今能用的。

如今的宣武帝已非往昔,他变得优柔寡断,对于世家之祸视若无睹,他这皇位坐不了几年了,要不果断一些,大军压境,重燃战火,要不就只能拖到他退位。

朝中众人皆心知肚明,却无人敢直言进谏,局势如温水煮青蛙,逐渐加剧,在这表面平静的宫闱之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等待时机,没人敢直言此事到底如何解决。

至于宣武帝,他立皇长孙,本就是为了一个好彩头,能让自己长寿安泰,可如今他身中五石散之毒,皇长孙尚在襁褓之中,自知道善渊的真面目之后,宣武帝就几乎将那个皇长孙抛之脑后了。

善渊的复仇,让宣武帝对容琛和容玉最后一点愧疚也消失殆尽了。

皇长孙不可能继位的,除非有强有力的忠臣摄政,而他其他的儿子,几乎全有世家当外戚。

若他真的要在退位之前颠覆世家,几个已经年富力强的皇子,怕是当即就能谋朝篡位。

宣武帝看着衢州的折子,却无论如何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衢州,在去衢州之前,容洵先去了陇西,见了自己的外祖和舅兄,确定这件事并非是陇西所为。

“四殿下,我陇西一向是低调行事,这两年,陇西这地界都太平了许多,而且,此事发生之前,我们可是一无所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李氏来说,陇西这地界上,不管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该是他们李氏先知道的,这是他们李氏的地盘,可这一次,官府税银被劫这件事,李氏得知消息的时候,衢州的税银早就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

说话的是容洵的表兄,因着年纪不大,说话也冲,出生世家,本就傲气,如此在他们看来,就是有人动了他们的所有物了。

“四殿下,这件事,我们李氏必然不能善罢甘休。”

容洵坐在上首,还带着几分赶路的疲惫,闻言看了一眼眼前的表兄“善罢甘休?表兄,谢氏的事情才过去多久?表兄如此豪言壮语,难道不担心我们成为下一个谢氏吗?”

容洵的舅舅神色微微一变“四皇子可是知晓了什么?”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觉得,此事和我们陇西脱不了干系,若非父皇现在打算动我们,怕是来的人就不会是我了。”

无论宣武帝是不能动,还是不想动,至少现在,陛下让容洵来,陇西暂时就是安稳的。

李正慎,也就是容洵的大舅,如今外祖已经年迈了,陇西的事情,多是大舅做主,虽说世家本为一体,但那是和陛下对抗的时候,当初容家也不过是五姓七望中的一个,如今却成了皇姓。

然后,世家中几乎都送了女儿进宫,只看,最后谁家的皇子登基,谁自然会压其他世家一头去。

如今,李家和王家的皇子斗的如火如荼,他们两家却反常的低调了下去,就是担忧会惹得陛下不喜。

“舅舅,父皇让我来,一是想查清真相,二则是,想让我们世家之间自相残杀。”

这一点,他们都心知肚明,可问题是,他们一旦自相残杀,陛下必然是会坐收渔翁之利,对他们来说,弊大于利。

“四殿下可有决断?”

“先查明到底是何人所为吧,我想,琅琊还不至于用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法子对我发难。”

容洵说这话的时候,想起容霖来,蓦然闪过一个想法,若是容霖不在乎琅琊呢?

但转瞬就将这个想法抛之脑后了,不可能,容霖现在并没有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便是不想受到王家钳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发难的。

至少现在,容洵才是他第一个要解决的麻烦。

“先去衢州,解决掉那些山匪,而且,从山匪口中听到的话,对父皇来说,总比在我口中听到的更可信一些。”

容洵也顾不得在陇西休息两日了,他父皇已经等不及了,而且办不好此事,他怕是要和陇西李氏一起在父皇那里除名了。

他的父皇,一向都足够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