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师的话,就算把学校给建起来,也还是无法正常教学,颜回总不能就立个空壳子吧?
诸子百家之中,儒家的饱学之士是最多的,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充当教师。
另外,那些曾经出过仕,而如今却闲赋在,并且已无心仕途的人,则可以请来担任校长一职。
颜回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所以才会想到借儒家的力,来帮自己完成业绩,所幸他的师傅孔丘非常支持他。
孔丘不但亲自出面,帮颜回拉拢了大量的教师,而且还放出话来,等邺城学宫建成之后他将出任校长一职,并亲自坐镇邺城学宫教学三年。
孔丘可是儒家魁首,他亲自坐镇邺城学宫,对于天下学子来说,自然是个大大的好消息。
在师傅孔丘的帮助下,颜回的工作终于打开了局面,而这时戏志才那边又传来了好消息。
礼部尚书戏志才费劲口舌之后,终于和太学的众多大学士达成协议,以加大对太学的教育资金为条件,换取蔡邕、荀爽、乔玄等大儒,分别出任襄阳学宫、晋阳学宫、河东学宫等众多学宫的校长一职,时效为五年。
蔡邕、荀爽、乔玄等大儒,门生弟子遍布天下,由他们坐镇一方学宫,哪怕教育司不进行拨款,本地世家也会主动出资赞助他们新建学宫。
颜回得知之后感动的差点落泪,他还以为教育司是后娘养的,任他自己鼓动自生自灭呢,没想到上司不但没有放弃他,反而还亲自出马去和太学谈合作。
戏志才到底是礼部尚书,晋系元老,能量比颜回要大的多。
同样的事情,颜回去办的话估计人家都不会搭理,但戏志才出马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戏志才和颜回的合作配合下,大秦的教育事业算是初步搭建了起来。
大秦将在洛阳、襄阳、晋阳、邺城等州治所城市,先后建起九座州级大型学宫,在巨鹿弘农、南阳等郡治所城市,先后建起事十座郡级中型学宫。
而这些工程预计将在未来三年之内彻底完工。
至于这些学宫何时才能盈利?戏志才估算起码也要等到五年后,而且也赚不了多少钱,在此之前每年都需要大秦投入百分之一的财政进行供养。
听完戏志才的汇报后,嬴昊露出了笑意,夸赞道:“能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教育发展到这等地步,戏尚书辛苦了呀。”
戏志才正色道:“微臣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勉励了戏志才几句后,嬴昊的目光落到工部尚书刘晔的身上,说道:“各大学宫的兴建可是个大工程,若是监督不力的话,很容易就会滋生贪腐。
刘晔,你身为工部尚书,需要全力监督才是。”
刘晔心中一凛,立马道:“臣遵旨。”
不是嬴昊不信任刘晔的能力,而是工部的职能牵涉到了巨额财富,以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极容易滋生腐败。
大秦目前已经确定了三大工程计划,分别为:学宫建造计划、河北驰道修建计划,以及治理水道百万亩良田开垦计划。
就比如说,建造学宫所有的建筑材料,若有人动用职权以次充好进行贪腐的话,在极为不容易被发现的,而一旦被发现也就代表着工程毁了。
工部官员若是想要贪腐,有着各种各样的法子,所以嬴昊必须要慎之又慎。
工部六司分别为:
工程司,负责执掌全国的大型工程,而如今的三大工程计划之中,工程司负责的就有其中两项,司长为顾雍。
军械司,匠造所的前身,负责掌管全国的工厂、作坊,以及负责打造全军军械,司长为宋应星。
屯田司,负责全国的屯田事宜,而三大工程计划之一的百万亩良田开垦计划,其屯田的部分就由屯田司负责,司长为枣祗。
筑路司,负责全国的驰道修建以及道路维护,三大工程计划之一的河北驰道修建计划就由筑路司负责,司长为郦道元。
水利司,负责全国的水利工程,以及农田灌溉事宜,而三大工程计划之一的百万亩良田开垦计划,其水利工程的部分就由水利司负责,司长为郑国。
铸币司,负责全国货币的铸造,司长秦婴。
单看工部六司的职能,就能看出刘晔这工部尚书,其权利到底有多大。
刘晔能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大秦朝内担任如此高位,除了他是嬴昊的从龙之臣外,自身的站队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嬴昊称公,称王,乃至称帝,冲在最前线的人只中,永远都有一个人,那就是刘晔。
识时务,明得失,才是刘晔走到现在的秘诀。
刘晔才当上工部尚书,就立马要接手三大工程,而一旦出了任何问题的话,他这个工部尚书都难辞其咎,由此足可见他身上的压力。
“回禀陛下,不仅仅是学宫,三大工程,微臣都会亲自监督,绝不给予贪官污吏,任何贪腐的空间。”刘晔一脸决然的说道。
嬴昊见此,不由点了点头,有这份态度在,想来可以将贪腐的可能性压到最低了。
“关于驰道的修建,河北水道的治理,大概会花费多少财政?”嬴昊看向荀彧问道。
荀彧是户部尚书,兼副相,而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也就是整个大秦的钱袋子。
荀彧立马站出,答道:“约占我大秦财政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四左右。”
学宫建造计划,只占全国财政的百分之一而已,而驰道和水利屯田却占到了百分之十三,足可看出大秦在农商两业上的投入之大。
当然,前期投入的越大,后期的回报也就越大。
等河北驰道修建完毕后,河北的商业流通就会大大提高,商业就会得到大发展,而商税也会成倍增长。
至于水利和屯田则更是重中之重,能够提升整个河北地区的产粮总量,是必须要执行的政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