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1章:潘阳湖水战,刘秀败孙武(1 / 2)

戚继光倒霉归倒霉,但在此战中的表现,其实还是可以的,尤其是个人武勇方面。

不但生擒了巅峰神将项庄,还凭借一己之力力压三大战神,甚至还‘强势’斩杀常遇春,以及郑遇春郑遇霖两员大将。

任谁能想到,实力不过超一流巅峰的戚继光,竟能取得这样的逆天的战绩,虽说主要是因为对方没体力了,但战场可不是讲公平的地方,功劳簿上只会记谁杀了谁,而不会记谁因为什么杀了谁。

若是没有之后的烈火焚城的话,那戚继光的功劳仅次于周瑜,是此战当之无愧的第二功臣。

但偏偏戚继光为杀朱棣一人,却殃及了数万百姓,严重损害了秦军的形象,所以戚继光不但没功反而还有大过。

不过周瑜换位思考后,觉得他要是戚继光的话,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他也会做出一样的决定。

毕竟只要顺利能杀了朱棣,战后被追责重罚可舍一己而利国家,哪怕连累无辜,也依旧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肯定会很快就官复原职的。

但偏偏朱棣没死,反而还连累了大量无辜百姓,戚继光的牺牲和付出没有任何用,那他的处境自然也就尴尬了。

考虑到此战中,足足有三十多员将领的战死,水军急缺大量人才来填补空缺,而戚继光无疑是个好帮手,若是这个时候被贬的话,这对周瑜来说也不是件好事。

所以,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周瑜决定帮戚继光一把,他故意在自己所写的战报中,将火烧赣榆的性质给定性为意外。

在周瑜的描述中,赣榆的大火并非戚继光主动放的,而是双方杀红眼后意外引燃了明军的火油库,这才酿成了之后的悲剧。

至于亲身经历过赣榆大火后的幸存者证词?

那当然都是明国奸细的刻意诽谤和诬蔑,其目的就是为了丑化秦军形象,以及离间秦军内部,自然是不能信的。

不得不说,为了保戚继光,周瑜也是拼了,连歪曲事实这种事都干了,而这自然也让戚继光十分感动。

戚继光原本对周瑜还有点不服气,认为他能当上第一任水军大都督,是因为其驸马的身份,但如今却是心服口服了,毕竟三万五正面硬抗八万五,还打赢了,反正他是做不到这点。

赣榆水陆两战之后,大秦水军兵力降至四万五,且损失了大量的战船,已经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难以对沿海地区构成威胁,所以必须要进行修养恢复战力。

至于联合军那边,自然也是相当的不好受。

赣榆城主府内,被大火熏得皮肤发黑的朱棣,此时正脸色阴沉则坐在主位上,下方则是双膝跪下请罪,一脸愧疚的的俞大猷。

戚继光所放的那场大火,虽被朱棣‘福主’召来的大雨所扑灭,但六百残军之中只有:朱棣、常茂、张归霸、朱五绝、冯胜等八十八人逃过一劫,而之后又有二十三人伤重不治而亡,最终只有六十五侥幸活了下来。

也就是说,赣榆一战,朱棣所率的七千大军最终只剩六十八人活着,这都已经不是九死一生了,而是九十九死一生,和全军覆没也没太大区别了。

明军的伤亡虽然大,但取得的战果却不小,以自损六千九百五为代价,给秦军造成了一万七千的伤亡。

这在秦明两国的过往战争中,可是绝无仅有的战绩啊,虽说主要是因为大秦水军陆战能力不强的缘故,但战场可不是讲公平的地方。

毫不客气的说,若是没有之后海战的失利的话,朱棣在赣榆所打的这一战,完全能拿出来大吹特吹,用以鼓舞士气。

但偏偏之后的东海海战,俞大猷实在是打的太差劲了,八万五打不赢三万五也就算了,损失还达到了五万。

再加上陆战损失的六千九百五,联合军海陆两战的损失加起来达到了五万七。

除此之外明军还阵亡了常遇春、张归厚、冯国用、郑遇春、郑遇霖、吴良、吴祯、康茂才、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等二十多员将领,以及项庄、汤和等八名将领被俘。

作为俞大猷副将的汤和,是在海战撤退时被周瑜追上,最终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最终力竭后才被俘的。

赣榆海陆两战,联合军损失了五万七千大军,以及四十多员将领,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却只对秦军造成了三万五的损失,这自然是无可争议的败仗,又如何还好意思对外鼓吹宣传啊?

朱棣在得知海战的失利,以及伤亡的具体数字后,气的差点直接吐血的同时,也对俞大猷这员被他一手提拔的爱将,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想他朱棣不惜把命豁出去,亲自以身犯险进行设局,这才创造出了一个这么好的战机,可你俞大猷不但没能握住,八万五打三万五都能打输,而且还输的这么惨,你是怎么好意思活着回来见自己的呀?

这一刻朱棣连杀人的心都有了,只是为了了解为何输的这么惨,才强忍着怒火继续听汇报。

得知联合军本来是有很大机会嬴的,只是奈何天公不作美,以及宋魏这两个猪队友拖后腿,这才有了这场耻辱性的惨败时,朱棣心中反而更加愤怒,尤其是对赵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