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沈蓉来讲,不过是手机里又多了一个,久未联络的老同学而已,可对于李博安来说,并不是。
初高中的李博安成绩一向稳健,可那年最后高考不知怎么就失利了,是被第二志愿录取的,专业还被调剂,最后大学念了工商管理。
那年的高中毕业聚会,李博安没有参加,暑假过后各自奔向大学,开拓自己全新的朋友圈,逐渐大家都断了联络。
毕业后,也算摸爬打滚了几年,才坐到如今这个职位,交过几任女朋友。
在一起或者分手,无论哪个过程,似乎都没有让自己掀起很热烈或者伤心的感觉。
重逢的那刻,他忽然觉得自己的心又重新跳动了起来,鲜活而炙热。
李博安看得很清楚,沈蓉手上没戴婚戒。
但他又怕直接约她太唐突,最终他想了一个迂回的折中的办法,办一场同学聚会。
一个任何新闻旧闻,都能拿出来当话题讨论,又能彼此增进感情的场合。
李博安的初衷,是办一场小型聚会,用的措辞是为了弥补自己,当年没有出席毕业聚餐的遗憾。
舒城是大本营,消息才走了半天,新建的聚会群里已经被拉进来一百多号人了。
从初一到高三,这六年里重新分过好几次班,A和B同班过,B和C也同班过,进了群的人又各自把印象里同班过的人都往群里拉。
到最后,压根分不清到底是哪个班级的同学聚会了。
发起者李博安,看着满屏幕刷起的讨论
聚会流程和节目的消息,心中万马奔腾,我见个心上人,你们这么积极起劲干什么?!
这些消息,沈蓉到了傍晚才看到。
她被拉进群的时候,正在开会,屏幕上接连跳出来五六条消息,她点进去后直接选了免打扰,之后就忘了这个小插曲。
踩踏事件,嫌疑人因扰乱社会秩序,拘留十五天,事件的后续汇报移交给了其他同事处理。
因为“少年警校”的活动,被定为冬令营,被提上了日程。
一下午,她和邱闻在会议室里,从活动时的午餐规格,警情公开课与主持的人员选定,讨论到媒体的协调工作,十几张A4纸被记得满满当当。
沈蓉将所有笔记拿在手里一张张重新浏览,忽地想起什么就在旁边标注一下,或者在空白的纸上补记些什么。
邱闻看着她,忽然发现她写字的姿势很标准,像是刚上小学一年级学写字时,老师拿出来的范例图片,腰板挺得直直的。
视线又落在纸上,她的字很好看,娟秀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