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事关大景生死存亡的流民问题。(1 / 2)

“十几万?这么多?”薛岁安闻言惊呼道。

河东郡发大水,会有部分灾民沦为流民跑到京城来这也正常,可数量达到十几万之多,这就非常不正常了,

毕竟京城的人口也才百万,光流民就来了十几万,这可太可怕了。

薛岁安面色沉重,道:“河东郡大水,朝廷不是拨了很多钱粮救助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流民跑到京城来?”

程青莲闻言,看了薛岁安一眼,冷笑道:

“朝廷是拨了很多钱粮,可那些钱粮经过经手层层官吏盘剥,到了河东郡灾民手里根本就没剩多少,灾民们每天能喝一碗稀粥都是好的,

更可恨的是,朝廷上下官吏欺上瞒下,她们盘剥灾民的救济粮就算了,她们还以低价夺走了灾民们的土地,

灾民们本就失去了一切,为了活命又不得不贱卖掉自己的土地,在家乡没有了土地,又喂不饱肚子,只能一批批从河东郡出走,成了一无所有的流民,

河东郡是人口超过五百万的大郡,这次受灾的后被抢走土地的就有超过百万,有十几万流民跑来京城有什么奇怪的?

恐怕过不了多久,来京城流民就不止十几万了……”

“抢夺土地?”薛岁安闻言一震。

又道:“土地是百姓的生存根本,从太祖起就明令禁止任何人夺取百姓的土地,怎么有人敢在河东郡抢夺百姓土地?”

程青莲听了,冷笑一声,道:“如果执法人就是犯法人,又能得到巨大的利益,那太祖禁令算什么?

不但有人敢在河东郡抢夺百姓土地,而且人数比薛世女你想象的要多的多呢!”

说着,程青莲看着薛岁安,继续道: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这批贪得无厌,数量庞大的蛀虫,她们不但在抢夺受了灾的走投无路河东郡百姓的土地,她们现在还把手伸到了大景其他郡县百姓的土地上。

这些年,老道我走遍大景大江南北,发现无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了,朝廷户部记录失地农户为十分之二三,

但据老道的实地查访,失地百姓绝对远远超过这个数,只是朝中那些官吏欺上瞒下,隐匿不报罢了,

所以现在,薛世女应该知道为什么老道说大景很快就要成为被蚕食了根本,只能对那北狄求和的病秧子了吧?”

薛岁安听了面沉如水,她自然知道程青莲的意思。

大景以农业立国,土地是百姓生存的根本,而能纳税的百姓是大景国家存在的根本,若没了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

那大景的财源迟早会慢慢枯竭,而慢慢枯竭了财源的大景可不就是成了被蚕食了根本的病秧子?

而如此病秧子似的大景又拿什么对那北狄宣战,可不是只能选择求和了么?

可问题是那北狄一向对大景虎视眈眈,并不是大景求和,北狄就能放任大景一直和平下去的,

若大景的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流民们活不下去,迟早会酿成流民起义。

而那一向言而无信的北狄若趁大景之危,撕毁和平协议进攻大景,

那倒时候大景内有流民作乱,外有敌国侵略,内忧外患之下,国破家亡简直就在旦夕之间啊!

所以大景最大的生存危机表面上看起来是来自敌国北狄的战争威胁,其实越来越严重的流民问题才是大景真正的心腹之患……

薛岁安一言不发,只是越想眉头就皱的越厉害。

旁边的程青莲见了她这样,倒是笑了起来,道:

“看来薛世女也知道现在的大景现在最大的隐患是什么?”

叹了一口气,又道:“若再不改变,缓和解决流民问题,那么大景将来恐怕随时会有亡国之危啊?”

解决,缓和大景的流民问题?

薛岁安正想着,听了程青莲的话后立即回过神来。

她深深的看了程青莲一眼,道:

“岁安曾经在国子监读过程道长您的文章,您说过要彻底彻底解决大景的流民问题,应该从土地入手,

只有重申太祖的均田令,把官吏富户多占多得的土地夺回来,然后归还给失地的流民,让流民重新成为拥有土地,成为正常纳税的百姓后,流民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的。”

说着,薛岁安又深深看了一眼程青莲,继续道:“可重申太祖的均田令这事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绝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