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照价补偿(2 / 2)

长安多丽人 废柴煮酒 2423 字 3个月前

赵明诚听了这话,有些不敢相信道:“你当真不会牵连我的家人?”

为了买下关中所有棉花,他已经倾家荡产了。若是自己获罪入狱,棉花压在自己手上换不成现钱,他一家老小就会被催债和讨要违约金的给闹得生不如死。

“你把我当什么人了?”刘绰被气笑了,“刘某说话算数。”

赵明诚千恩万谢,感激涕零地叩头道:“刘员外大人有大量,是赵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若您能饶恕我仿冒云舒棉布之过,到洛阳府衙那撤案说不予追究,赵某愿将一半家财奉送。如何?”

刘绰咬了咬牙,怒喝道:“赵进士,你还真是会得寸进尺!你若是自创一个招牌售卖棉布,自然不会有人说你什么。可我布庄‘云舒棉布’那四个字乃是圣人钦赐,你所犯的罪行是欺君,不是仿冒他人货物。就是我不追究,你也难逃罪责。更何况,我为何要饶恕你的罪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设计构陷我彭城刘氏,心怀叵测,我岂会轻易放过你!既如此怕死,你在低贱收购棉花时,怎么不想想关中百姓的死活?他们又该找谁去讨要说法?”

“刘员外, 你救救我吧!圣人对你极为信赖,只要你肯帮我美言几句,圣人定会饶了我的欺君之罪的。那些账本上记的都不是我的名字,我乃新科进士,是不能经商的。所以,这回用的是一位族兄的名义。我是族中第二个进士,他会愿意替我而死的。刘员外,若你能救我,我便告诉你赵翰文那些儿女的下落,你再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对付你了!刘员外····”

刘绰算是看清了赵明诚的嘴脸,百姓怕是说的对,这样的小人,若真让她做了官,还不知道怎么祸害治下的百姓呢。

她忽略了赵明诚的喊叫,转身面对众百姓,高声说道:“乡亲们,此人的账本刘某已全部找到。我会尽快处理这些棉花,让大家拿到应得的补偿。”

百姓们闻言,纷纷鼓掌叫好。

说罢,刘绰转身对随从下令:“来人,将赵明诚押赴府衙,听候发落!”

随从们应声而动,将赵明诚拖起,向府衙方向走去。百姓们自动让开一条道,目送着这位曾经让他们受尽欺压的奸商,如今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刘绰站在原地,看着百姓们脸上的喜悦和感激,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关中的百姓还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数日后,刘绰收到了家中回信。信中只有寥寥数字,却让她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而另一边,张敬则也得到了手下的回报。

“禀将军,这些日子那个刘绰除了装模作样给贱卖了棉花的棉农补钱外,并无其他异常举动,更没有与什么可疑之人接触。”

张敬则凝眉,“高将军那边怎么说?”

另一位军士道:“禀将军,高将军说邠州和宁州那边,刘绰的人也在按照长安云舒布庄的收购价给棉农补钱。”

“她究竟在打什么算盘?说得那么热闹,却不查冰务,也不查粮食,给关中所有贱卖了棉花的棉农补钱?难道她真有把握应对接下来的局面?这得需要多少钱啊!”张敬则叹道。

一旁的野诗良辅道:“如今云舒棉布卖的正好,这几日一直有大额飞钱送到凤翔。”

驿馆内,刘绰也在听手下之人的回报。

“补钱之事,可遇到什么问题了?”

回话的是云舒布庄的大掌柜,他道:“禀员外,按您的吩咐关中各地都开始给棉农补钱了。除了咱们自家雇佣的账房,国子监算学馆的丁博士和二十六位学员,家中的五郎君也在其中。他们听说您要给棉农们补钱,便将历练之地选在了关中。这几日,事务繁忙,他们又从长安找了些擅长算学的过来呢。只是···

“只是什么?可是飞钱不够用?”刘绰问。

“不不不,展示会后咱们的云舒棉布卖得极好。赵明诚那布因为卖得不好,大部分棉花都还在关中的仓库里并未运走。按您的吩咐,就近招工。如今关中手巧的绣娘和织工都在赶制咱们的云舒棉布,货源也充足,这些日子长安和东都的布庄,每日都有金额不菲的飞钱送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是什么问题?”

“虽有飞钱,一时却兑不到那么多铜钱和银铤。老百姓平日里根本用不到银子,大额飞钱就更用不到了,主要都是铜钱结算。这么大的金额,关中所有柜坊加起来也没这么多铜钱可供兑换啊!”

“这倒真是个问题!”见门外有驿卒一闪而过,刘绰扶额道,“是我考虑不周,竟忘了还有零钱这回事。这样吧,放消息出去,咱们提供两条路让棉农们选。一是我们将飞钱买成粮食,直接补粮食给他们。二是,将住得近的棉农凑在一起,给一张飞钱,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分。当然了,你也可以派伙计们出去拿飞钱买点小东西,让本地的店家们找零钱,能凑多少铜钱算多少吧!”

关中各地,街头巷尾。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着刘绰的善举和赵明诚的罪行。

“听说了吗?那位巡查冰务的刘员外要给咱们补钱了!”

“真的假的?这世上竟还有这么傻的人?舍得将白花花的银铤往外扔?”

“哼,刘员外说了,赵明诚买的那些棉花她全数收了,就会对卖棉的农户负责到底,她要按长安的市价补钱给我们!”

“哎呀,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是啊,是啊,刘员外真是菩萨心肠,咱们关中百姓有救了!”

与此同时,关中各地的粮商们见状,心中暗喜,也是蠢蠢欲动。

“你们听说了吗?那位巡冰的刘员外给棉农们补了不少钱!她不过一个六品官,进长安才几年,哪来这么多钱?”

“这事儿我也听说了,人家的云舒棉布卖得好啊!便是真的按照长安市价补偿给棉农们,也还是获利颇丰的。她手上虽有足额的飞钱,却没法直接发到棉农们手上,正四处兑铜钱呢。”

“我也听到风声了。听说她在凤翔府买了不少粮食,正用粮食补偿给棉农们呢!”

“这法子倒也对。饥荒之年,发什么都不如发粮食来得实在。”

“如今既已有了买家,咱们是不是把粮食拉出来卖掉?听闻去年长安粮价涨到五千钱一斗时,她都照买不误,施粥赈灾呢!”

“她既已夸下海口,总不好食言而肥。这正是咱们抬高粮价的好机会啊!”

“这主意不错,就这么办!记住务必抢在柳家、郭家和韦家前,把粮食卖给刘绰。”

有些粮商计议已定,开始暗中行动。他们将粮食从隐蔽的地方搬出来,悄悄运到市场上,准备趁机大赚一笔。

“再等等,我总觉得这事透着古怪。咱们还是先观望一下!”

自然也有小心谨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