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口信(2 / 2)

赵旸想了想道:“在我故乡,人大概能活七十五岁。”

“七十五岁……”

赵祯轻声念叨,若有所思。

在他看来,若他能活到七十五岁的话,倒也并非不能接受,毕竟这岁数他还有三十几年可活,至少应该足够他实行变法,改善他大宋如今的局面。

“从今日起,提醒朕少沾酒色。”赵祯对王守规道。

“是……”王守规表情古怪地应下。

稍后用过早膳,赵旸便向赵祯告别,准备带着王中正等人离开,没想到赵祯却喊住他:“昨日闹出那么大动静,还不安分些?这几日留在宫里。”

“我要去办事啊。”赵旸不情愿道。

赵祯斜睨一眼道:“尚书工部那名叫杨义的案使在替你寻揽能工巧匠,顺便找你要找之人;燕龙图之子燕度,如今在澶州治水,一时半会无法回京;许给你的五百天武军,暂时还未调拢,你还有什么事可办的?”

“……”

赵旸为之语塞。

昨日他就派人打探过了,原来燕度那户部判官,并非落职在尚书省户部,而是隶属三司户部,更不巧的是,去年七月初八,担任权发遣户部判官、屯田员外郎的燕度就被派往澶州兼管勾修河事去了,不知几时能回京。

虽说赵旸想看看其父燕肃是否有留下技术方面的手稿,遂将此事告知赵祯,但赵祯显然也不可能单为此事便召回燕度,一来耽搁了黄河的治理,二来河北水灾之后那边一片狼藉,正是用人之际。

赵旸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一封信给燕度,问问情况,顺便再问问燕度是否愿意调到他这暂时仅存在于纸面上的“技术部”。

无奈,赵旸只能跟着赵祯又来到垂拱殿,来到了后者日常处理政务的东侧偏殿。

此处乃是大宋天子处理政务的场所,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向往,但对于赵旸来说却已失去了新奇感,奈何赵祯不允许他离宫,他也没有办法偷着离开。

“就在这写吧,写完朕叫人替你送去。”赵祯命人搬来一张小桌,以便赵旸给燕度写信。

不多时,修起居注曾公亮来到殿内,一眼就看到了赵旸。

截止昨日傍晚,整个汴京都传遍了,说是有个不知什么来历的小郎君自称工部员外郎,非但不给身为外戚的张尧佐颜面,甚至在开封府的公堂上羞辱权知府事钱明逸,还夸下海口要弄死对方,虽说钱明逸已严令开封府上下外传,但此事还是传了出来,传得人人皆知。

抛开知情的,整个朝野都在传论这个见恶如仇但又嚣张跋扈的小郎君。

可不就是殿内这位么?

似那般大闹开封府,官家居然不怪罪?

曾公亮暗暗嘀咕,待路过赵旸时侧目瞥了一眼,想看看这小子究竟在写什么,然而仅扫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

这字……实在没眼看。

又过了片刻,三司使叶清臣前来觐见,向赵祯呈上他三司使拟定的关于河北水灾后续防疫以及重建等事的详细章程,重点是预估药物、钱粮的耗用数额,以及调集军队安民治乱的人数。

他也注意到了坐在殿内写信的赵旸,微微一笑。

他也得知了昨日发生的事,知道这小子狠狠打了张尧佐、钱明逸二人的脸面,觉得颇为有趣。

随后,叶清臣与赵祯便就草案内的调度数额讨论起来,主要是叶清臣解说,赵祯听着。

“三司便按此办理吧。”

“是。”

叶清臣躬身领命,却未立即告退,而是轻声道:“官家,臣还有一件私事寻小郎君。”

赵祯疑惑地抬头,微微一颔首。

赵旸也觉得纳闷,毕竟他与叶清臣也没什么交情。

二人来到殿外,叶清臣笑着对赵旸道:“小郎君昨日做得好大事……”

鉴于没什么交情,赵旸也吃不准对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试探道:“叶相公找我有事?”

叶清臣微微一笑道:“是这样的,有故友之子昨日寻到我府上,托我送个口信给小郎君,希望能当面感谢,谢小郎君仗义执言。”

赵旸疑惑道:“昨日那对母子,是叶相公故友的妻儿?”

“不不不。”叶清臣摆摆手道:“不过他当时也在,据说还和小郎君有过照面……但他要谢的却并非昨日之事,而是谢小郎君在官家面前替其父说情,使官家下旨召其回京……”

赵旸一愣,睁大眼睛道:“范仲淹……不,是范相公之子?”

“然。”叶清臣点头道:“正是范相公的次子,范纯仁,他得知小郎君为其父仗义执言,昨日又因此遭钱……咳,遭人嫉恨、陷害,他感激愧疚,定要当面向小郎君表示谢意。小郎君你看……”

赵旸顿时来了兴致。

那可是范仲淹的儿子,虽说印象不深,但也依稀记得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岂能不拐来助他一臂之力?

“他在何处?何时可以见面?”

见赵旸如此热忱,叶清臣稍感意外,笑道:“还在我家中等候消息,若是小郎君得空……”

“有空有空。”赵旸连连点头,但随即又皱起眉头:“麻烦了,官家近期不许我离宫……”

叶清臣颇啼笑皆非,正要说话,就见赵旸丢下一句话转身就走,“我去跟官家说说这事。”

赵旸回到殿内,将事情一五一十告知赵祯。

赵祯听了心情颇为复杂,毕竟赵旸曾告诉他,范仲淹可能是他大宋最赤胆忠心的臣子,而他当初却听信谗言,将其贬离京城,这令他难免会有种想要补偿的想法。

“召其进宫吧,朕也想……见见此子。”

思忖片刻,赵祯对跟着进殿的叶清臣道。

约一个时辰后,赵祯派出一队御带器械前往叶清臣府上,将暂宿于府上的范纯仁带入了皇宫。

直到已立于垂拱殿外,范纯仁依旧一脸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