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自从土豆流行开来,至少驿卒们的伙食是眼见地往上跑的,这个东西很丰产,亩产是之前所有作物的几倍,这也就意味着驿站可以用一样的伙食费,买出几倍的粮食来,驿卒的伙食也从一两个野菜窝窝头,变成了一大海碗,吃下去能打饱嗝的搅团、土豆糊糊、土豆馒头、土豆粉……
对于一种新作物,百姓们研究它的吃法,这热情是非常高涨,态度是极为虔诚的,光是土豆,吃多了烧心,但搅团因为加了一点杂面(荞麦面、玉米面),便很有效地规避了这个缺点,而且还管饱。而土豆粉便更是广受大家的喜爱了,只是因为制作费事,驿站不太会做罢了,但农户镇民们,或是自己琢磨着做米粉、木薯粉的办法,或是从报纸上看到了土豆粉的制作教程,便立刻学会了这道美食,并且发展为本地的小吃了。
但光是土豆搅团,就已经让人很满足了,这东西虽然没什么油水,但浆水里呛了辣椒,又酸又辣,泡在搅团里,那搅团用筷子一扯,送入口中,绵软中又一点嚼劲儿,酸辣咸恰到好处,热乎乎的带了微烫,伸着脖子往下一咽,滋味真是,千锤百炼只能化为三个字——撩咋咧!
“这要是能来点油辣子,给我皇帝我也不做!”
虽然已经入春,但傍晚了还是有些冷,一群人便蹲在灶下墙边,借着火墙的温度,让热烘烘的土墙烘烤着自己的脊背,狼吞虎咽地吃搅团,厨子这里还在忙活,从灶台上解了一根腊肠下来,在小灶眼上快火炒了,和搅团一起送到前头去——驿站有官来了,要个加菜,也自然会多开发些赏钱,若不然,不好意思,今日驿站就吃搅团,您也得跟着一起吃,多的是没有的。
“那夷族崽子们可不是美极了?如今沿岸收用了外仆的人家,都要小心了。”
“可不是!那些夷崽子们,胆大包天!根子里的野,一听说买活军那里待他们好,岂不是都要作乱起来了?我若……”黄来儿把话吞下去了,“我若是主人家,便要提防他们杀主抢掠之后,逃去买活军那里。”
“这话不假,但难道咱们自己的仆僮便没这样的打算了吗?所以说,买活军这商队,大家是盼着它来,又愁着它来,就和报纸似的,是好东西呀,可给不合适的人看懂了,他们的心就野啦!知道有这么一个去处,原本不敢生的一些心思,这不就都全来了?”
黄来儿认为老周的话确实把其中的道理说清楚了,恶仆卷款携逃,甚至是杀人夺金后连夜逃走的案子,并不能说非常出奇,绝不是买活军来了以后才有的,但不可否认,买活军那里的政策,确实会促使一些原本胆量还不算大的人生出这样的心思。
就比如说,黄来儿老家的艾举人,在他看来,鱼肉乡里、横行霸道,若是杀了他,应该算做是替天行道。不过,艾举人和他李家暂且还没有什么纠纷,见到黄来儿面上还颇为客气。
他们家从前欠了艾举人几两银子——但黄来儿从买活周报上认字之后,多了个代写书信的本事,土豆传来之后,他也能吃得饱了,不必为了口粮打驿马的主意,又或者是去借贷,又会打毛衣了,多了个进项——而且,艾举人居然免了他们家的利息,所以李家和艾举人的债算是清了,而眼下的日子,对黄来儿来说又还算是比较好过的,所以他的凶性还不算是被完全滋养了起来,也就是嘴上这么一说,心里略有些长草,但这草又很快被吃多了搅团带来的饱嗝给压了下去。
“所以说,买活军这一起来,两江沿岸的那些狗乡绅狗大户,可不是——可不是——”老周说到这里有些卡壳,突然厨房门口有人接话,“可不是人人自危么?”
一个年轻军官走到灶头这里来添饭,他爽朗地笑了起来,“周兄弟,你这记性可好!”
驿卒的消息,无非也都是搬弄着南来北往的这些住客,黄来儿一听就知道,老周这番话的正主儿来了,他连忙要为老周排解几句,不过这小军官并不在意,反而和他们一起蹲下来唠嗑,“这位兄弟是从银川驿来的?那俺们明日正好一起上路——银川驿那里日子怎么样?”
“这几年来有了土豆,总算饿死人比以前少些,日子也没那样艰难了!”
原来这文书是延绥那里来的,叫做张秉忠,要去省城公干,到底有什么事,那他也不会明说,不过关于买活军商队的事情,是他那里传出来的,因为买活军的商队已经到了延绥,而且现在出关去找鞑靼人了,为的就是收羊毛。他们的确带了多民族的通译,一路上商队的人也都在学外藩话——延绥的羊毛几乎全都卖给了商队,现在商队需要找人往回运……
黄来儿听到这就懂了,张秉忠这是要去联络这门生意那!边军闲着也是闲着,军需运着也是运着,如同黄来儿,这信送着也是送着,难道就不能——
他的眼睛一下也亮了起来,虽然还不好把话说得太明,但已是感到有必要和张秉忠好生结交,恰好,张秉忠也觉得和他很投缘,仿佛找到了同路人一般,冥冥中便觉得投契。
两人一起吃了饭,张秉忠又邀请黄来儿和他一起到大堂的炕上喝茶,两人盘膝坐下,暂还不提正事,张军官也变戏法一般,从炕桌下头取出了自己的针线活计,对黄来儿展示了起来,“说到这算针,那是有诀窍的,尤其是做手套,这种半指的手套,要做得贴合,织到虎口上方,就要开始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