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林海主要是参与船舶的设计工作,而伦第一则是忙于各种杂事,招收船工、协调资源、管理后勤……所有这一切都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
<div class="contentadv"> 尤其是舰船局目前有两片场地,两个大型船台以及干船坞都在基隆,但几处简易造船设施和泥坞却在淡水,伦第一不停地在两地来回穿梭,晚上经常是在往返于两地的船上睡觉。
“莫要谦虚……”林海笑着勉励了一句自己的大弟子,手指船台上正在建造的两条双桅纵帆船道,“这两条护卫舰何时能完工?”
所谓护卫舰指的就是双桅纵帆船,半年前林海就制定了初步的战舰分级:12炮以下的单桅纵帆船被称为通报舰,12~20炮的双桅纵帆船被称为护卫舰,20炮以上的全帆装战舰则被称为巡航舰。
这是根据海军部未来几年的情况作出的初步分级,战列舰什么的自然没有,像老闸船这种即将淘汰的、桨帆船这种不适合远海航行的也都没有列进去。
和后来西欧海军的通行做法一样,火炮数量只统计五斤炮或以上口径的,不同的是船首炮和尾炮也会计入。
毕竟现在还不是战列线时代,船首炮和尾炮在追击和混战时的使用频率还很高。而后世那些风帆战列舰一般是不配船首炮的,尾炮则是只留炮窗和炮位,需要用时把下层甲板最末一对或两对炮挪过来用。
“正常来说还要一个月时间,不过如果我们集中资源先干其中一条船,应该半个月就可以入列服役了。”伦第一知道林海关心的是什么,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战舰可以赶上与郑芝龙的决战。
“那就这样,先干出一条护卫舰来,半个月时间把那条斯库纳给我干出来。”林海指着其中一座船台道,那上面正在建造的护卫舰排水量预计在250吨左右,另外一艘则是200吨出头的样子。
这条250吨的护卫舰严格来说不能叫斯库纳(Schooner),因为它是前桅横帆、后桅纵帆的双桅混帆船,后世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叫布里根廷帆船(Brigantine)。
林海为了省事将护卫舰的船型统一称为斯库纳,正如海军部那些单桅纵帆船其实是卡特船(Cutter),而不是斯鲁普船(Sloop)一样。
前桅横帆的布里根廷帆装动力更足,比起双纵帆的斯库纳帆装来说更适合稍大一点的海船。这条250吨的护卫舰龙骨就有20米长,不含首斜桅全长28米,吃水3.5米,两舷加上首尾一共可搭载16门七斤炮,比另一条200吨的护卫舰多一对侧舷炮。
通报舰和护卫舰都没有炮甲板,所有火炮都是露天布置,为了避免运送弹药时忙中出错,这些前装重炮都是采用的同一型号,装药量和炮弹规格都是一样的。
更妙的是,这些火炮的口径全部不超过三寸,这意味着可以采用锻造工艺来制炮,所以海军部现有通报舰和护卫舰的火炮全都是配齐的。
甲米地船厂的几位大匠在年初就到位了,但舰船局却迟迟没有开造全帆装战舰,部分原因也在于此——口径三寸以上的重型舰炮必须铸造,但火器局的铸造产能却跟不上。
现如今,铁模铸炮技术的突破指日可待,林海觉得是时候开始起大船了,这就是他这次来基隆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