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韩成的这一番解释,朱元璋算是明白,朱高燧为何会被称之为狂妄居士了。
根据韩成所说,去想想当时的情景,确实让人觉得有趣,有喜感。
“奥,对了,老四临终,除了留下遗嘱,令皇太子登基之外,还有没有留下其余的东西?”
朱元璋思维挺跳脱,上一刻还在说着狂妄居士的事,下一刻就又将话题转移到朱棣身上了。
“倒还真的留有别的遗言。”
听到朱元璋这样一问,韩成倒是想起来了。
“什么遗言?”
朱元璋显得多少有些迫不及待。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老四这种帝王,在临终时留下的遗言,不用多想,肯定非常重要。
“夏元吉爱我。”
什么玩意?
韩成这是什么意思?
怎么好端端的要让夏元吉爱他?
夏元吉是谁?
这小子都跟自己家闺女定亲了,现在竟然还当着自己的面说,夏元吉爱他?
他这是想要干嘛?
看着那忽然说了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之后,然后就闭口不言的韩成,朱元璋先是迷茫,再然后眼睛就立了起来,变得如同刀锋一般。
这小子,有些飘啊!
“咱让你说老四的遗言,你在这里说什么夏元吉爱你,你这是几个意思?
夏元吉是你在后世的心上人?你当着咱的面,在这里怀念从前,给心上人告白呢?”
朱元璋的声音很是不善。
“咱告诉你,你既然来到了这里,还跟咱闺女定下了婚约,那心里就只能有咱闺女,别的任何人都不能有!”
感觉得朱元璋那落在自己身上冷飕飕的目光,听着朱元璋说的话,韩成一时间有些懵。
“不是陛下,谁怀念从前了?不是你让我说永乐帝的遗言吗?
我说的就是永乐帝的遗言啊!”
“啥?!!”
正在那里,以未来老丈人身份警告要拱自己家白菜的臭小子的朱元璋,闻言瞬间就觉得脑子嗡的一声响,被干懵了。
“这……这是老四的遗言?这是啥玩意啊!
咋驴唇不对马嘴的?”
纵然是朱元璋这样的存在,一时间都被朱棣说出来的遗言,给整不会了。
“还有吗?”
朱元璋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望着韩成追问。
“没有了,据历史记载,永乐帝在说了这样一句话之后,就没有了声息。”
“这……夏元吉是谁?莫非是老四后来又娶的?临终的时候还念念不忘?”
朱元璋有些凌乱。
原本以为老四这样人,在临终的时候,必有高论。
哪里想到,他留下的遗言竟然是这?
“不是,夏元吉为永乐时期的户部尚书。”
韩成说出了夏元吉的真正身份。
什么玩意?!
在得知了那夏元吉的身份之后,朱元璋觉得更加的混乱了。
老四临终别的啥都没说,就来了这样一句,这是啥意思?
“夏元吉是大明的五朝重臣,算起来,从洪武二十几年的时候就开始当官了。
横跨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
在陛下的洪武朝,此人就颇为受重用,在户部崭露头角。
建文帝的时候,因为在外面任官,所以对于靖难之役没有怎么掺和。
后面永乐帝登基,在永乐元年就将其任命为户部尚书。
对他很是信任。
而夏元吉也确实非常有才能。
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不好坐,是个受气包,各种事情千头万绪,一般人根本玩不转。
但夏元吉却能胜任。
夏元吉担任户部尚书的时候,永乐帝干了好多大事,比如征伐安南,修永乐大典,五次亲自御驾亲征,营建北平都城并迁都……
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花费巨大。
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在里面可谓是功不可没。
永乐十九年冬,永乐帝又要大举远征沙漠。
命夏原吉与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人一起讨论相关事宜。
商议的结果就是不宜出兵。
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上奏,永乐帝就先召见方宾。
方宾极力说,兴兵的费用不足,永乐帝听了很不高兴。
于是,他就又将夏原吉召来问边防储备情况。
夏原吉的回答是: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损失了十分之八九。
加上灾荒不断发生,现在可以用内外交困来形容了。
况且您圣体欠安,还需要调养。
陛下要是真的想要远征,就请遣将出征,陛下自己千万不能再御驾亲征了。
很显然,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永乐帝所想要听到的。
本就不开心的他,就变得更加不开心了。
他立即命令夏原吉,出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
然后接着召见吴中。
结果吴中进去所说的,也和方宾一样。
永乐帝更加不开心
觉得这夏元吉在这件事情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于是就将刚出去不久的夏原吉召回,关进内官监。
随后又将大理寺丞,邹师颜也关押起来。
关这人的理由,是他曾代理户部事。
方宾因此而惧而自杀。
永乐帝越想越气,觉得这些他所倚重的重臣,根本不理解他一次次执着北征的用心良苦。
于是就又抄夏原吉的家,除了赐给他的钞币外,其余全部没收……”
朱元璋听了韩成这一番诉说之后,这才算明白夏元吉是一个什么存在。
也忽然间有些理解,老四为什么会在临终前,说上这样一句,听起来有些没头没脑的话了。
老四这是在临终的时候,有些后悔了,也知道夏元吉当初给他的那些意见,是真的为他好,是在为他考虑……
不过这夏元吉倒是挺能活的,竟然是五朝重臣!
这样算起来的话,这家伙岂不是要活到七老八十?
“那……朱高炽上位期间呢?都做出了多少的值得称道的事?”
沉默了一阵儿之后,朱元璋望着韩成再次询问。
“永乐大帝的永乐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永乐盛世。
仁宗皇帝,和宣德皇帝二人统治的时候,被称之为仁宣之治。
总体来说的话,就是朱高炽登基之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
永乐帝时期,一次次的大动作,说实话已经透支了不少大明的国力。
尤其是大明宝钞,贬值贬的太过于厉害。
国内情况比较严重。
而仁宗皇帝又是一个比较宽厚的性子,一直都在处理内政,对于内政很是了解。
在加上那众多朝臣,此时也不愿意再往外打了。
所以就开始采用诸多手段,开始恢复生产,对大明的国策进行调整。
对一些他看重的官员进行任免,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
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
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缓和了内部的矛盾。
他还采纳了夏原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
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
还停派,去云南和交趾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整体而言,就是从他开始,改大明积极向外的政策,转为保守。
这些政策,听起来确实让人觉得有些不爽,但结合着当时大明的财政情况来看的话,大明也确实有些无力再一直支撑着往外打了,需要一些休养生息……”
听韩成说了,朱高炽做的事情之后,朱元璋也是有些郁闷。
在朱元璋看来,老四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很符合他口味的。
结果,这样多都被朱高炽给停了。
这确实让人难受。
不过联想一下,大汉时期汉武帝一直向外打,到了后来大汉自身钱财问题,也变得困难的事情之后,倒也勉强能够接受朱高炽这样做。
“还有没有别的事?”
“有,那就是洪熙元年的时候,他准备将都城迁回南京。
他不喜欢北平,觉得这里太过于靠北了,距离域外蛮族太近,他对于北伐也没有多大兴趣。
此外,他长期在南京监国,熟悉南京的情况。
维持北方京城的费用,也花费不菲。
这项费用大大地增加了大明东南的负担,也使各朝廷部门难以应付。
这些都是他想要迁回南京的原因。
而那个时候,因为永乐帝才迁都不到五年的时间,所以很多朝臣对于南京还是很怀念的。
对于这一决定,很是支持。
据说,此举也是夏原吉和其他高级官员,作为把资源从北方边境之中,转移出来的一个重要举措。
而朱高炽自他登基时起,显然也这方面的意思。
因为这个时候,他已设南京守备,并派他信任的将军和宦官去指挥……
洪熙元年四月,朱高炽定北京所有官府部门为行在。
半个月后,他又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谒陛下你的皇陵,并留在那里负责。
当时南京地区,有地震发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打消这个念头。
他虽然比较宽仁,但在很多事情上,都很有自己的主见。
迁都之行,正在他的主导下迅速进行……”
“这么说,咱大明的京城又变成应天了?”
说完之后,朱元璋又觉得不对。
“你之前不是说了,自老四迁都之后,我大明就开启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时代吗?
这样来看的话,等于说是朱高炽此番迁都没有成功,又或者是后面的皇帝,再次将都城给迁回到了北平?”
朱元璋更加倾向于是今后,又有别的皇帝将都城给迁回了北平。
因为这个时候,等于是朱高炽,还有朱高炽朝中的诸多重臣,都是想要做这件事。
除非老四从棺材板里跳出来,否则没有任何人,能在这件事情上阻拦他。
“是此番迁都没有成功。”
竟然是没有迁都成功?!!
朱元璋闻言顿时愣住。
什么情况这是?
莫非真的是关键时候,老四揭棺而起,阻止了这次行动?
这不可能吧?
真要是能这样的话,他早在朱允炆做出一系列混账事的时候,就这样做了,废了朱允炆这孙子!
“这到底是咋回事?莫非是最后关头,朱高炽突然又改变了念头?”
朱元璋是真的想不明白。
“不是,是……他在这个行动开始之前,去世了……”
啥?!
朱元璋的眼睛瞪的老大。
韩成口中说出来的这句突然去世,是真的令他意想不到。
这好好的人,咋说去世就去世了?!
“这…他也没有当上多长时间的皇帝吧?咋就去世了?”
朱元璋一脸懵逼的询问,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给整凌乱了。
“确实没有当上多长时间的皇帝,十个月就去世了。
至于去世的原因,是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不然当初永乐帝也不会给朱高煦画世子多疾,汝当勉力之的饼了。”
才十个月就去世了?!
才十个月就去世了?!!
哪怕是朱元璋知道朱高炽自幼身体不好,可这个时候,也依然被韩成说出来的这个消息,给整的脑瓜子嗡嗡作响。
整体来看,这朱高炽能力还很可以的,他还指望着朱高炽能如同鞑子皇子里面的那个雍正一样,好好的搞好内政,为大明积蓄力量。
消除掉老四留下来的隐患,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更为坚实的大明,成为大明极为重要的一环。
可哪能想到,这才不过是短短十个月的时间,他就去世了!
这……
朱元璋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当真是天不佑大明啊!
寿宁宫的偏殿里,再一次的陷入到了沉默中。
“按照韩成你的说法,这个时候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朱高炽突然去世,汉王朱高煦还在,这等情况下,只怕朱高煦会忍不住出手吧?”
沉默了一阵儿之后,朱元璋声音有些疲惫的向韩成询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