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南北之争(2 / 2)

吕夷简的身上早已被贴满了标签,他必然是站在丁谓对立面的那一批人。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丁谓的南人!

吕蒙正、王旦、李沆、寇准、李迪、王曾、吕夷简、鲁宗道都是北方人。

宋初,南北对立的情况十分明确,北方出身的士人大多看不起南方人。

南方乃是下国之人,备受北人歧视。

(宋是承自后周,位于北方,而南方当时割据十分严重,属于被征服的一方,所以北人瞧不起南方人)

而丁谓正是南方士人的首领,大批出自南方的官员牢牢的围绕在丁谓左右。

寇准和丁谓之间的争斗,内核便是南北之争。

如今,寇准被太后重新召回,这对北方士人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棋局进行到半途,王曾忽然停下了落子的动作,刚刚吕夷简的落子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

因此,王曾很是诧异。

“坦夫,你的心不静,可是有心事?”

吕夷简面露难色道:“确实有一桩心事。”

他在担心他的姐夫鲁宗道。

旋即,吕夷简借着机会将那天发生的事告诉了王曾。

听完他的讲述,王曾沉默半晌。

王曾深受李沆和王旦的影响,为政风格更加倾向于‘因循无为’,秉承祖宗之法。

所以,他对鲁宗道的言论不是很喜欢。

就在这时,王府的管家急匆匆的赶到八角亭。

“相爷,宫里来人了。”

听到这话,王曾和丁谓打了声招呼便起身向着前院赶去。

约莫一刻钟后,王曾又重新回到后院。

“王相,可是宫中来了什么旨意?”

吕夷简仍然等在八角亭,眼看王曾回来了,他不由问道。

“嗯。”

王曾点了点头:“太后遣中使过来询问,有没有适合教导官家的名师。”

听到这话,吕夷简默然不语。

该来的还是来了。

王曾微微一叹:“坦夫,其实贯之(鲁宗道的字)不去宫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论如何,鲁宗道也是他们自家人。

哪怕王曾和鲁宗道的政治观念不同,该保,还是要保的。

“也是。”

吕夷简叹了口气:“我姐夫确实不太适合去宫里教官家。”

“对了,王相,你推荐了何人?”

“知兖州,孙夕郎。”

(备注,夕郎是给事中的别名,此时孙奭的职位是给事中、知兖州,给事中是寄禄官

寄禄官:相当于确定俸禄、官品、衣着等的阶官,对比现在,相当于享某某级别待遇)

听到这个名字,吕夷简既感到意外,仔细一想,又是情理之中。

孙奭,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太宗朝时,孙奭便在国子监担任直讲,随后又先后修订勘正了《五经正义》和《七经正义》。

(孙奭的资历,搁到现在,大概相当于高考教材的主编)

单论经学,无人能出其右。

此外,孙奭又是冯元的老师,天然和他们份属同一阵营。

最后,让官家去学经学,肯定能满足太后的需求,一入经学深似海,官家短时间内肯定没时间想别的了。

“如此,甚好!”

对于王曾推荐的这一人选,吕夷简很是认同,搜遍记忆,他也没发现比孙奭更合适的人选。

历经三朝的老臣,不论是资历,还是学问,亦或者教学方向,全都切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