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万国来朝(2 / 2)

“外面都处理干净了?”朱翊钧最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海大人亲自监刑,只一天一夜的功夫,罪魁祸首都死干净了。奴婢派人去看过了,凌迟处死,那三千刀,一刀不多一刀不少。”冯保都不知道这东厂还有这样的人才。

“真是难为先生了,朝臣们没有什么异议吧?”朱翊钧终于笑了。

冯保不以为意:“皇爷你可真是菩萨心肠,他们还能活着呼吸新鲜空气,就已经是手下留情,必然是感恩戴德啊。”

有异议的已经跟着一块去了。

这场大型的官场集体贪腐案件,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朱翊钧浸泡在温泉中,热气蒸腾,白雾袅袅。

过了几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他很快就适应下来。

但一无所有,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照样能活。

来到文华殿,桌案上已经摆满了谢罪的奏章。

朱翊钧一一看过,随即放在一旁。

这是态度问题。

凡是敢于在天子脚下伸手的人,那一定是居心叵测。

刀剑能解决大部分有问题的人。

若是不能,那一定是刀剑钝了。

此地为园,十里之内化为春泥。

历来新皇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圈地跑马。

不然那么多皇庄从哪里来?

可朱翊钧不屑为之,一切物质的财富终将腐朽。

所以皇帝不贪,这些蠢货是怎么敢的?

至于顾全大局,法不责众?

什么大局,朕才是大局!

冯保和田义这时候一同走了进来。

“皇爷,各国的使臣都已经到了,你看什么时候接见一下?”

“内阁已经催了数次了。”

每一次朝见,都是大明重新加强周边影响的机会。

嘉靖年间。

大明在南洋拥有近乎垄断的香料贸易,藏地的茶马贸易,来自琉球的鲛绡。

三者相互结合,焕发新的活力。

通过这种经济羁縻,结合信仰庇护。

甚至在必要时施以军事,各小国之间以大明为枢纽连为一体。

在东南小国,他们称大明的人为唐人。

各国皆以大明的风俗礼仪,衣冠文化为荣。

朱翊钧缓缓抬头:“明日。”

“皇极殿召开大朝,一同接见。”

“奴婢这就传旨。”冯保笑着离开。

田义这才有机会说话:“皇爷,那人如何处置?”

作为一个普通人出身的灵修,能够闹腾出这样的动静,实在是堪称奇迹。

真可谓狂徒也。

朱翊钧把玩着腰间的玉佩,想了片刻,有了主意:“朕要见一见这位义士。”

田义有些不敢置信,这下,那家伙可谓一步登天了。

“臣,遵旨。”

一炷香的功夫,在验明正身后,大汉将军们总算是将那人放了进来。

经过昨夜的变故,大汉将军的装备再次升级。

甚至配备了彩绘大漆盾,铁木上包裹着两层熟牛皮,彩绘则是钦天监增添的符文。

结成军阵后,要依靠火器砸开这龟壳,只能集群式攒射。

而这样的场景,绝不会出现在紫禁城中。

朱翊钧等了许久,都不见人影。

田义低着头。

这些规矩是必要的,总不能什么阿猫阿狗都往皇帝身边放。

自持武力的结果往往会因此而大意翻车。

终于随着一道铁塔般的身躯跨过门槛,正主来了,他低着头伏跪下来:“草民叩见陛下。”

这般大的体格,实在是天赋异禀。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实在是太多了。

“起来说话,你叫什么名字?”朱翊钧于是耐心问道。

田义抱着拂尘神游天外,该教的他都教了,就看此人悟性如何。

投资是一门生意啊。

只见那人跪直身子,激动的说道:“草民犯下此等大事,前尘往事不值一提。今日得见天颜,喜不自甚,又无父无母,只愿君父垂怜,予臣名姓!”

田义心里乐开了花,聪明人啊。

朱翊钧直接从龙椅上起身:“朕赐你国姓,又因你一腔血勇义气,便叫朱英。”

朱英当时就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君父大恩!吾虽无父,但既食君禄,君即吾父,臣愿为君父肝脑涂地!”

当命运的转折到来,人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朱翊钧赞叹道:“朕现在有一桩大事要交付于你。”

“但凭君父差遣!”朱英立马起身答道。

“这西山煤厂现在落于朕名下,虽然不过些俗物,但终究有百姓赖以为生,朕要你去看顾一二,以锦衣卫千户的身份将他们统合。”朱翊钧握住一本账簿,上面是西山煤厂的山林土地:“你可愿?”

田义思考着皇帝的举措,这不是明晃晃的打诸公的脸面?

此话落到朱英耳中,犹如天籁,他二话不说:“臣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