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要问平阳沈家借钱粮处理灾区的消息,很快也被众人知道。
有些读书人虽然觉得这办法有些不妥,可大部分人都在为朝廷每次放出来要处理灾区的消息而欢欣鼓舞。
些许不同意的声音,并没有什么影响。
朝廷派到沈家传递消息的队伍,为了消息能顺利传到,甚至还派了好几支不同的队伍。
有些走陆路,有些走水路,甚至还有专门绕路去走海路的。
三管齐下,基本是确保了消息能传达到位。
……
这一天,负责纺织厂的沈少康照例去了纺织厂。
他从去年开始帮着苏誉处理纺织厂,把纺织厂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给苏誉挣了不少银子。
过年前他给纺织厂的员工们个个都结算了工钱,又发了年终奖,这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家里人虽然为他不能接沈家的生意而惋惜,可帮淮南王府做事毕竟也是个好差事。
沈少康的父母还算满意。
一家人和和美美过了个年。
过完年后,沈少康便又迫不及待地回来,开始今年的工作。
前不久处在西南的李公公送了染料过来,沈少康更是恨不得日日住在纺织厂。
他们纺织厂如今浸染技术还在摸索阶段,为了不浪费苏誉的那些好染料,沈少康花重金请了不少的工匠来传授经验。
到了现在,他本人都已经能独立从织布到浸染后晾晒浆洗等一套流程熟练做完。
看着满院子浸染好的,一放出去势必会被人抢购一空的紫色,沈少康可谓是志在满满。
如今他们的布匹暂时还只在东南和西南境内销售。
但沈少康有信心。
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有足够的量供给给大周的其他地方,甚至卖到海外去!
这个纺织厂在他手底下,必定会成为整个东南最大的产业!
从过年后一直忙碌到现在,沈少康是一点没瘦,反而人还胖了一些。
昨晚才熬了夜,可起床后又是脸色红润的样子,那凸出来的肚子都快把腰带给撑破了。
“这个量都得记下来,日后要染这种颜色的布料,直接翻配方表就能找到。”
所有浸染布料的原材料都得记录下来,为此他的纺织厂需要大批会认字读书的人。
“哎呀,沈总管,咱们这里的读书人实在不够用。”
“有时候大家忙起来,三四天都没人来记这些配方,若是不小心碰到了我们用来记录的东西,那配方就只能直接作废了。”
一个浸染的工匠忍不住跟沈少康吐苦水。
他们这些工匠大多数都不会读书写字,但有自己特殊的记配方技巧。
遇到一些偶然调配出来的颜色,一般时候他们都会直接无视。
可苏誉的纺织厂是要求大部分东西都有纸面记录的,他们便只能暂且用一些方法记下来,等着厂里的书记员来录入。
可这书记员太少了,实在不够用。
这也就导致他们有时候用特殊办法记下来的东西,甚至三四天都没人来用文字记录。
这种不重要的东西他们不上脑,用来记录的工具又被打乱,那这偶然得到的配方自然也没有了。
厂子做得越大,便需要越多的人才。
沈少康都恨不得自己时时拿着纸笔跟在工匠身后记录。
“这人手确实不太够……”
沈少康说:“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城里会读书认字的,大多数都忙着科举考试。”
“我们也在尝试从别的地方招人,大家先再将就一下,我会禀明府君我们的难处的。”
“对了,天气已经很热了,我让食堂做了一些甜汤,等会送过来后大家分批过来喝,顺便休息一番。”
沈少康安抚了工匠们,擦了擦自己额上的汗水。
快五月底了,天气已经很热了。
特别他这种胖人,在太阳底下站一会就得满身大汗。
不过苏誉的厂子工资高福利好,而且苏誉本人又有威望,天气炎热也不影响大家干活的积极性。
沈少康往屋檐下走,准备回自己的办公房去看昨日的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