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印度悬疑电影之《误杀瞒天记》剧情(1 / 2)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2150 字 2个月前

感谢热心读者的持续关注,应读者之约,今天梳理一下印度悬疑电影《误杀瞒天记》的剧情,给大家奉上。

自古以来“官逼民反,惩奸锄恶”的故事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题材,从“水浒传”到“罗宾汉”这种重复了几百年的套路让人百看不厌。可是印度着名悬疑电影《误杀瞒天记》却给出了一个“民逼官反”的故事,表面上是一部百姓反抗强权的故事,可是背后却埋藏着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令人错愕不已。

《误杀瞒天记》上映于2015年,虽然没有传统印度电影的歌舞场面,可是冗长的铺垫情节也确是必不可少的。影片用倒叙的手法,很好的铺垫了一个读书少、但爱看电影的爸爸通过电影里学到的知识,巧妙的用瞒天过海的方式,帮助犯罪的女儿摆脱悬疑的故事。

电影中针锋相对的两方在身份地位上天差地别,完全是传统意义上仗势欺人的人物安排。

出身低种姓的维杰与家人平静地生活在一个边远小镇上,热心善良的维杰平时喜欢助人为乐,没事爱打抱不平,甚至还帮着为警察局装修的建筑商争取利益。这样的性格使得他人缘极好,但也因此与镇上的警察结怨。同时自幼父母双亡的维杰是个孤儿,受人恩惠长大成人的他,同样也收养了一个女孩,就是电影中的大女儿。

电影前半段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铺垫,给维杰这个人物戴上了的光环,也使得后来光环下出现的阴影显得那么扎眼。

维杰需要面对的则是一位飞扬跋扈的警察局女督察,从肤色和口音上就可以辨别出她的种姓远远高于维杰。女督察始终在电影中衣冠楚楚,从穿着到发型都打扮得一丝不苟。然而她却在后来的情节中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一步步迈向深渊。

电影中三番四次地强调出身低贱的维杰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只有四年级文化水平的他,却把一帮有权有势的精英玩弄于股掌之间。维杰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在镇上做着有线电视网的“大”生意,其实就是为乡亲们整天播放盗版电影。每天的工作便是坐在办公室里看电影,这个职业使维杰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警匪片。正是这样一位小学文化程度的电影发烧友在家人遭受威胁之时,下意识将平时观看的电影中各种异想天开的犯罪情节拼凑出来,制造了一起令人瞠目结舌的弥天大谎。

在完成了正反两方人物设定之后,电影开始了一个令人脑壳发麻的“计中计”。

维杰的大女儿报名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囊中羞涩的维杰虽然在听到报名费后一哆嗦,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女儿的请求,没想到这次夏令营却引来了一场悲剧。一位来路不善的纨绔子弟整天拿着手机偷拍女生,更为恶劣的是他还在夏令营结束后拿着偷拍的大女儿洗澡的过程全都拍了下来,甚至用视频威胁,让她半夜跟他在仓库里相会,不然他就会立刻把这段视频传到网上去。

大女儿将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为了维护女儿的声誉,便决定与他一同去见这个纨绔子弟。没想到这个纨绔子弟在见到母女两人的姿色后,更加有恃无恐,甚至企图凌辱护女心切的母亲。母女两人与他抢夺手机的过程中,女孩失手打死了这个恶少,随后赶来的维杰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替家人掩盖真相。

维杰异常冷静,他安抚着母女俩,询问细节,迅速做出了决定 在他的心中,一个瞒天过海的计划逐渐成型,他让他们把现场收拾好,关好门窗造成无人在家的假象,警察上门查问的时候便正好可以撒谎说 他们当天并不在家。

原来他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看犯罪电影,别看他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但每天看片弥补了知识的不足,甚至培养了他超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没想到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他准备利用在电影里学到的知识,彻底销毁证据。他先是想办法销毁了恶少的手机卡,又将恶少死前开来的汽车推到了湖里。处理完所有证据,他告诉属下员工,他要带着家人去城里听大师讲经。

同时,在自家花园中挖坑埋完尸体后,他发现被自己女儿误杀的恶少竟然就是当地警察局督察的儿子,全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维杰发现掩埋被害人的尸体容易,要想抹去他在遇害当天的行踪却比登天还难,只要警方对时间地点人物稍加比对,就能将线索指向曾经与被害人一起去夏令营的维杰大女儿。

果然不出所料,“神勇”的印度警方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维杰,然而令警方感到难堪的是在审讯中发现所有的证据都证明这家人的“清白”。

原来天才的维杰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策,全家齐心协力一起编造了在事发当天外出旅游的证据来蒙混过关。就在第二天一大早,全家人便匆忙打包行李前往相邻的城市参加一场早已结束的布道会,那么机智的维杰是怎样硬生生把隔天的出游往前挪了一天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把宝莱坞电影看得滚瓜烂熟的维杰立即想到人性中得一个弱点,总是相信“眼见为实”。

一家人开始了一趟虚幻的旅途,他们一路上总是有意无意的与人搭讪,总是制造各种机会对别人的工作大加赞赏,使得所有人都对这家人留下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从餐厅老板到电影院放映员,从公交车售票员到旅店服务员,事后这些人都被警方传唤,并且异口同声地证明了这家人的确出现在了另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