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常家的破格恩荣(2 / 2)

这还不算啥。重点是“随朕左右行走”。皇帝的身边人,就算部院大臣恐怕都不敢轻视。

常风再次离座叩首:“臣代犬子,谢皇上恩典。”

正德帝语出惊人:“以后没有外人的时候,不要老给朕磕头。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这个礼那个礼,都是孔老夫子搞出来控制人的手段罢了!”

这话要是让李东阳、谢迁听了去,恐怕他们会跟皇帝学生掀桌子。

常风再次谢恩回座。心中暗想:皇上应该能跟王守仁聊到一起去。

正德帝又道:“先让破奴在朕身边待个两三年。朕派他出京当个知府,再历练三年。调回京后朕会派他大用场。”

常风早就看出了文官集团铁板一块对江山社稷的长远危害。

王守仁曾说过,想要打败一张根深蒂固的大网,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它。

若儿子破奴将来能跻身部院大臣之列,打入文官集团内部.或许是一件好事。

想到此,常风道:“皇上对常家真是皇恩浩荡!常家人结草衔环,万死难报。”

正德帝笑道:“别老说什么死不死的。朕过了这个月就十五岁了。人活八十算高寿,朕能当六十五年皇帝。姨父和破奴要再辅佐朕六十五年呢!”

刘瑾在一旁插话:“万岁是人皇。人皇金口玉牙,赐了常爷一百零五岁的寿元呢!”

正德帝跟刘瑾一唱一和:“等姨父活到一百岁,朕在奉天殿给他摆百岁宴。”

说到此,正德帝一拍脑瓜:“怎么把我皇姨的事给忘了!皇姨二十年前替母后挡过一刀。”

“如今朕即位了,以孝治天下。对待母后的救命恩人,怎能不行封赏?”

“刘瑾,跟礼部打声招呼。赐皇姨一品诰命。”

大明的命妇制度,一向是妇随夫品级。

常风即便接任锦衣卫指挥使也只是正三品,刘笑嫣封一品诰命,已是违背制度。

且皇帝封一个有人命案在身的女人一品诰命,等于表态:人命案是子虚乌有。今后都别拿这案子说事儿了。

常风今日入宫,除了没被正式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该得的恩荣都得到了,不该得的恩荣也得到了。

正德帝跟常风整整聊了半个时辰。不聊政务,只聊家常。越是这样,越聊得常风浑身暖洋洋。

常风走后,刘瑾试探着问正德帝:“皇上,厂卫您看”

正德帝不假思索的回答:“厂卫?你们八人今后看着办。哦对了,司礼监秉笔自弘治朝便是两员。加一员,你补上。”

如今司礼监的掌印是萧敬,秉笔是钱能、张永。刘瑾尚未进入太监的至高权力机构。

这旨意一下,刘瑾直接跻身大明王朝最高等级的内宦之列。

当日下晌,正德帝亲自去了内阁值房,与三位辅政大臣讨论国事。

内阁值房新添了规矩:内宦非传旨不得入内。

刘瑾得了空闲,立马召集起其余七虎议事。

七虎先恭贺了刘瑾荣升司礼监秉笔。

刘瑾笑道:“什么秉笔啊,都是些虚名,就好像浮云一样。没有实权在手,再高的位置也是空中楼阁罢了。”

他的心腹谷大用试探着问:“新朝新气象,厂卫的人事是不是该动一动了?”

厂卫在弘治朝一直是钱能统掌。一朝天子一朝臣。正德帝对钱能虽算厚待,却没打算继续将厂卫之权交给他。

厂卫之权,是所有内宦都觊觎的肥肉。

刘瑾道:“这是自然。钱公公上了年纪,在司礼监管一摊,又管厂卫这一摊,累都累垮了。”

“皇上刚刚登基,总不能好用就把人往死里用。”

谷大用附和:“对!”

众人都以为,刘瑾会说他打算接任东厂督公。

没想到,刘瑾竟道:“诸位,依我看就让谷大用接任东厂督公之职吧!”

众人面面相觑。

谷大用是刘瑾的心腹不假,但自己不当督公,把督公的官帽扔给心腹?众人难以理解。

谷大用受宠若惊:“刘公公,这怎么能成?我,我不行啊!”

谷大用是典型的“馋犟”。

刘瑾道:“我心意已决。推荐你做东厂督公,诸位认为如何?”

刘瑾是八虎的头子,他都这么说了,别人谁也不好站出来反对。

刘瑾见无人作声,便道:“好,那我晚上就跟皇上推荐谷大用。”

谷大用好像狗儿吃到了屎,嘴裂到了耳根子:“多谢刘公公。”

其实,谷大用等人不知道,刘瑾打算重开西厂。他将成为西厂督公,监管东厂、锦衣卫。做个督公头上的督公。

张永道:“督公一职定下了。接下来是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皇上不喜欢牟斌这个老好人。牟斌也算识趣,已经递了告老的奏本。”

“指挥使的位置,理应由常爷接任。他已经掌控锦衣卫十多年。跟刘公公又是至好。”

刘瑾正要说话,谷大用却抢先开口。

谷大用的话令众人陷入沉思:“如果让常风当了指挥使,以他的资历.今后是东厂管锦衣卫,还是锦衣卫管东厂?”

谷大用切中了要点。

对于八虎来说,他们想要一个言听计从的锦衣卫。让锦衣卫变成内宦的打手、走狗、鹰犬。

常风的资历太深,难以被内宦掌控。别忘了,刘瑾见到常风还要喊一声“小叔叔”。

若常风做了指挥使,八虎头顶岂不多出了一狮?

刘瑾沉思片刻后说:“这样吧。钱公公没了东厂,我们总该给他一些补偿。就让他的义子钱宁做指挥使。”

打一棍子给个甜枣,这是经典的政治手段。

张永替常风抱屈:“那常爷呢?新朝初立,个个得了封赏。就没他的份儿?还让他当鸡肋一般的左同知?”

“人总要讲点良心吧?常爷这二十年既有功劳又有苦劳”

刘瑾沉思片刻:“这样吧。咱们建议皇上,授常爷一个都督府右都督的官衔。让他以右都督之位,专管北镇抚司事务。”

右都督是武官正一品,名义上的大明最高武官。

大明的“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到了如今都成了虚衔。类似于后世某些国家的“荣誉上将”。

张永道:“也好。前几日我跟常爷喝酒。听他的话音,他似乎还真不太愿意做指挥使。”

人事即政治。

刘瑾的政治手腕虽称不上炉火纯青,但也颇为高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