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大家别客气,开动吧。”花非凡招呼众人动筷,作为主人家,他第一个动筷。
他动筷之后,其他人也开始行动起来,尤其是花暮渝的几个朋友,真把这里当自己家,都不需要人招呼,自己动手往锅里下菜。
“哇~这火锅的味道比陆记火锅店的更浓郁霸道,我喜欢!”少年一边斯哈斯哈,一边由衷感慨。
仲景见有羊汤,习惯性地先喝半碗汤:“这羊汤一点也不膻,而且很鲜,确实不错!妹夫的手艺果然如慕容夸赞的那般,绝!”
“多谢。”莘野轻轻一笑。
“我们称呼你为妹夫,你不介意吧?”
“诸位是大哥的好友,唤我一声妹夫是对我的认可,我很高兴。”
莘野真心是这么想的,尽管自己的年龄好像比他们都大,但比自己小四五岁的二哥,他都能脸不红心不跳地喊,何况是他们呢?
而且,就是一句称呼而已,比起叫他李兄或者李公子,妹夫更亲切,证明他彻底融入花家,获得更多人认可他是花家女婿的身份。
豆腐的嫩滑,红薯粉的爽口顺滑,红薯的香甜……
新鲜的吃食与火锅相融合,这一顿火锅料理,让他们印象深刻,对于之后他要做的豆腐花,更加期待。
不过,磨豆腐之前需要泡至少六个时辰的黄豆,今天下午是吃不到了,因此,莘野提议等杂货铺送来黄豆后,他再邀请大家一起过来帮忙做豆腐花品尝。
不管那天是否有时间过来,今天肯定都会应下,有好吃的他们怎么可能错过?尤其还是没有吃过的新鲜吃食。
难怪花家人对于这个女婿都赞不绝口,就凭他能不停创造出那么多新鲜吃食,这些东西用到花家开的酒楼上,或者另设铺子,定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出身乡下又如何,他的价值不可估量,不管是作为赚钱上的方子提供者还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大夫。
晚上,忙了一天回来的花暮辛看见晚餐就是一碗粉,加一碟炒红薯菜,人都是懵的。
“这……咱们家今天的晚餐是不是过于朴素了?”
陈悠悠吸溜着红薯粉回答:“中午还剩一些菜,你想吃就放汤锅里煮一煮就成了。”
中午的火锅吃得太撑,晚上他们一致选择吃点清淡的,莘野见还有羊汤,就提议做红薯粉,不想吃粉就吃点鱼片粥。
大家一直选择吃红薯粉,这个还没吃腻,也就有了花暮辛回来看到的画面。
花暮渝吧啦吧啦把中午吃火锅的事情告诉花暮辛,听得花暮辛直磨牙,他辛辛苦苦在外面做生意,自己的兄弟却在家里吃着妹夫准备的美味料理,此时此刻,他嫉妒了。
得知莘野过几天要做豆腐花,花暮辛表示到时候他也不出门,记得通知他一起。
中午的这一顿火锅,成功虏获几位客人的心,正所谓吃人嘴短,旁人向他们打听花家女婿,或者偶然路过听到他们议论莘野时说他的坏话,他们都会开口提莘野说几句公道话。
花城这边因为莘野和言薏苡的婚事热闹起来,京城那边也因为他们二人起了小小波浪。
冯大人和任怀民成功收获玉米,并在言薏苡的叮嘱下把玉米晒干保存起来,连同最后一季的红薯一起带回京城复命。
沐家松得知大山村那对小夫妻又发现新粮食,震惊不已,手里拿着玉米仔仔细细地研究一番。
“这个怎么吃?”沐家松想先尝一尝味道,之后再禀报皇上。
玉米的价值他已经明白,一颗玉米种子就能种出这样一大包玉米,种植周期和红薯差不多,且是耐旱作物,对于边境百姓而言,又多了一种粮食作物。
任怀民:“回禀大人,据李家小哥而言,玉米新鲜的时候可以像红薯一样直接蒸熟了吃,也可以熬骨头汤喝,还能炒肉片吃等等,既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菜吃。
晒干的玉米,可以煮玉米糖水、熬玉米粥或者磨成米玉粉,当面粉一样做各种面食。
不过,玉米并不多,一小块地,也就收了百来斤,咱们给李家留了五十斤当种子,剩下的一半都带回来了,如果要尝试各种吃法的话,来年就没多少种子试验种植。”
“你的意思,本官明白,那就做最简单的玉米糖水,本官要先尝过,才能向皇上禀报。”沐家松顿了顿问,“种一亩地需要五十斤的种子?”
任怀民明白他的意思,解释道:“不是,有一半种子李家小哥让人寄给他的岳父岳母。”
沐家松:还怪有孝心的咧~可是,敬孝心等明年多种些出来再孝敬不成吗?
冯大人见沐家松眉头微蹙,知晓他在心疼为数不多的玉米种子,但种子本来就是人家发现的,能上供一大半出来已经很仁义了。
再说,李家小哥的岳父岳母是何许人也,他不倒腾点特殊的东西孝敬他们,他们能接受他一个乡下的女婿?
“大人,其实李家小哥的妻子,也就是颜氏,她的父母乃是沙城花家的当家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闻言,沐家松瞳孔微微睁大,,颇感错愕:“这……当真!?”
“八九不离十,具体的消息估计还在路上,等过几天就能确定。”冯大人说完又补充道,“是这样的,下官在得知颜氏乃沙城花家大小姐后,立即安排下属去沙城调查。
我爹前不久已经收到基本确认的消息,只是他们夫妇还未到沙城,百分之一的最后可能性,等他们回花府后便能落实,所以,消息应当在路上了。”
沐家松脸色沉了沉,颜氏的事情之前他们有禀报过,只是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曲折,堂堂花家大小姐居然失意沦落乡下,稀里糊涂地嫁给一个乡下汉子。
若颜氏身份属实,只是区区奖励一些银子,花家人根本不缺银子,朝廷的这些奖励反而成了笑话。
翌日,早朝之后,沐家松跟着皇帝去了御书房,其他官员们自然知道这位司农大人一定又有什么新消息要向皇上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