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1)

这也是石忞知道后没有任何动作的根本原因,她知道新政实施肯定会受阻力,也做好了一切准备,但如果能以更小的代价让这些勋贵士族妥协,她也乐于当不知道。

颜一诺的顾虑大部分很对,小部分太小看她,别说大部分勋贵士族反对,就算全天下的勋贵士族反对她都不会伤心,而且也有法子让他们敢怒不言,谋不了反。

华国泱泱大国,沃野万里,人口过亿,最不差的就是人,只要她舍得,天下读书人、能人异士愿意当官当勋贵的人海了去了,她只要留出几年完成替换,出不了什么大乱子。

不过既然能更简单的达到目的,那她也乐得轻松,还能保住自己的名声,何乐不为,所以她不仅不办颜一诺,还升了她的官,任内阁大臣加封太子太保。

至于邢博恩、阳□□他们六个侍读,放到地方已经历练了三年,升得快的已经升了两级,升的慢的还在原地踏步,平台她已经给了他们,能不能发挥,能力如何就看他们自己了,她现在不会偏袒,以后也不会偏袒。

就像朝堂上一样,相互攻击倾轧她都不管,只要拿出证据她就严办,而且她决不允许出现拉帮结派的想象,哪怕之前历朝历代都有。

相比于随时有可能玩翻船的帝王平衡术,她更喜欢王者的霸道,所以她不会故意捧谁,去权衡谁,忠于她的始终会忠于她,不忠的敬畏她、怕她就行,谁要是敢拉帮结派,玩小圈子,一有苗头,她就会直接召见谈话。

警告了还不听,那不好意思了,要么革职要么贬职,贬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看你怎么拉帮结派!

加上登基前的那场清洗,给她肃清朝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乎不怎么费力,就达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她打压贪官和拉帮结派的小团伙,大力提拔有能力、廉洁自律的官员就是给天下官员树立一种——只要不犯事就没事、只要肯干干得好就会得到重用的价值观。

现在还看不出效果,但十年后二十年后效果就明显了,只要她的后代不花样作死,即使再没能力,在她新政彻底贯彻落实后,也能当个守成之君。

才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新兰省书生闹事就成了说书的材料,让她想不好奇都难啊。

说书者中间休息了一小会就开始声情并茂的说起了她好奇的新兰省书生闹事案,和盐案差不多,半真半假,而且对朝廷和官员多有褒奖之意。

听了一半她觉得没意思就离开了,一开始她有猜测这个说书者会不会是暗言的人,毕竟太为她这个皇帝和朝廷说话了,可出来后,再一想,如果在天子脚下他都敢大张旗鼓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贬斥皇帝和朝廷,那应该是个傻子才对,又怎么会成为说书者。

随行的路关初和左旋跟着出了茶楼也松了口气,大堂里那么多人,而且人多嘴杂,要是突然冒出个刺客什么的,她们惨了,即使那个刺客不一定能伤到陛下。

要是石忞知道她们的想法,肯定忍不住冷笑一下,刺客?如今勋贵和士族都妥协了,哪来的刺客?

看着时间还早,这里离东市也比较近,石忞又去东市逛了逛,问了不少东西的价格,米啊,面啊什么的,回去好记在记事本中,唯一不变的是任然啥都没买。

商家也不会认出来,因为她也不是闲的隔三差五就能微服出宫,而且每次问也只问一两家,再问到同一家基本上已经过了好几个月,每天都有那么客人的商家老板又怎么会记得她?

登基以来的休养生息政策效果很好的体现在了米价上,由她最开始登基时的每斗78文左右降到了现在的每斗46文,这是平均价,稻米质量好的价格会更高一些,质量低的相对也就更便宜些。

但还是有点贵,比起“四帝之治”时还差得远,也不是她心目中的米价,当然她也不会傻傻的认为全是休养生息的功劳,因为这里面也有赋税货币改革的原因。

地方的铸钱权随着新政实施全部被收回朝廷,由户部下属的铸钱办全权负责铸钱事宜,以前各地流通的钱币也被陆陆续续收回来重铸。

她从来没用过铜钱,就算铜钱和银子、金子的兑换数她也是从老师口中得知的,直到登基后户部按程序提出铸天福钱,她才知道铜钱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样,要重一些,设计也比较粗糙。

每个皇帝登基后就会铸造刻有自己年号的新钱币,包括皇宫中的一些瓷器和其他刻年号的东西,以前的钱币收赋税收上来后会重新铸造,没收上来的也可继续流通,但只限华朝的货币,前朝货币一律不得流通,瓷器和其他东西一部分会陪葬一部分会保存在库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