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朝廷激辩杀俘事(1 / 2)

贾瑀事必躬亲,精心妥善地处理战后事宜。送别诸援军之时,他言辞恳切至极,眼中满是诚挚与感激的光芒。

他抱拳施礼,郑重说道:“诸位将军此番援救,贾某铭记于心。此去山高水长,路途漫漫,还望各位多多珍重!”

那语气中的真诚犹如春风拂面,让在场之人无不心生感动,为之动容。

而后,贾瑀全身心地投入到登州的防御安排之中。他眉头紧锁,目光专注而坚定,亲自指挥增设岗哨。

每一处细节他都仔细叮嘱,那严肃认真的模样,不容有丝毫的差错与疏忽。

加固城墙之时,他更是亲力亲为,汗水湿透了衣衫,他却浑然不觉。对于海防巡逻,他更是严阵以待,频繁派出船只巡查海域。

他屹立在海边,神色坚毅无比,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誓要确保倭寇不敢再次来犯。

市舶司的查私巡警也在他的重新部署下严阵以待,人人精神抖擞,只为保障贸易的公正与安全。

诸事安排妥当之后,贾瑀启程回京。朝堂之上,贾瑀神色庄重肃穆,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透着坚定与担当。

他恭敬地向永正皇帝行大礼,而后开始述职,详述登州之战的种种艰难险阻与惊心动魄的经过。

每说到紧张关键之处,他不禁握紧拳头,声音微微颤抖,仿佛又回到了那激烈残酷的战场。

永正皇帝高坐龙椅,目光专注而深沉,神情随着贾瑀的叙述时而紧张得眉头紧皱,时而欣慰得面露微笑。

当听闻大胜倭寇,皇帝龙颜大悦,高声赞赏道:“此次诸位将士以热血扞卫了国家的尊严,以勇气守护了百姓的安宁。其忠勇之举,当受表彰,各有升赏。”

朝堂之下,群臣肃穆而立,皆屏息聆听圣谕,大气都不敢出,整个朝堂一片庄严肃穆。

永正皇帝接着说道:“卫靖远、赵振邦两位将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幸捐躯。其英勇无畏之精神,令人敬仰。特追封卫靖远为忠义侯,追封赵振邦为勇武伯,以彰其功,荫庇子孙。” 皇帝说到此处,微微仰头,似是在强忍心中的悲痛,眼眶中隐约有泪光闪动。

皇帝目光缓缓扫过群臣,又道:“其余将士,皆依其战功大小,论功行赏。望诸位爱卿能以他们为楷模,精忠报国,为我朝之昌盛、百姓之福祉,不懈努力。”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呼声震耳欲聋,在朝堂中久久回荡。

接着皇帝又看着贾瑀,目光中满是赞赏与欣慰,说道:“贾爱卿,你此番功绩卓着,不仅大败倭寇,保我海疆安宁,且建立市舶司,促进商贸繁荣,实乃国之栋梁!”

这时,凌国昌率先发难。他向前一步,拱手时脸上带着急切与不满,说道:“陛下,贾瑀此次在登州抗倭虽有胜绩,但杀俘之事,实乃大错。战争固然残酷,但我朝素以仁德治国,杀俘有违仁道,恐让天下人诟病,以为我朝暴虐。”

贾瑀听闻,立刻昂首挺胸,双目圆睁,怒火在眼中燃烧,大声反驳道:“凌大人此言差矣!陛下,那些假倭绝非普通俘虏,他们身为华夏子民,却投靠倭寇,为非作歹,其罪恶行径令人发指。

他们在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这些汉奸,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彻头彻尾背叛了祖宗、背叛了国家的败类!

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无情抛弃了华夏民族的尊严和荣誉,将同胞置于悲惨境地。他们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肆意破坏了民族的团结,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若不予以严惩,何以平民愤,何以正国法?”贾瑀义愤填膺,额头上青筋暴起,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凌国昌冷哼一声,面露不屑,撇着嘴,阴阳怪气地说道:“即便他们有罪,也应依律审判,而不是未经审判便一概诛杀。如此草菅人命,与倭寇何异?”

贾瑀怒目圆睁,狠狠瞪向凌国昌,大声呵斥:“凌大人,您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哪有时间一一审判?这些假倭与倭寇沆瀣一气,作恶多端,若不及时处置,一旦逃脱,必将再次为祸。”

这时礼部蔡卓达站出来,神色忧虑,眉头紧蹙,说道:“贾大人,杀俘之举终究过于极端。我朝以礼义立国,当以教化为主,杀戮只会引发更多仇恨。”

贾瑀回击时,目光坚定如铁,提高声调,斩钉截铁地说道:“蔡尚书,您只知空谈礼义教化,却不知这些汉奸的凶残本性。他们在倭寇的驱使下,早已丧心病狂,根本无法教化。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们不仅不挺身而出,反而助纣为虐,这样的人,谈何教化?若留他们性命,无异于养虎为患。”

此时,一向沉稳的阁老王天培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需从长计议。杀俘虽能解一时之恨,但可能引发更多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