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鲁省的河畔,滔滔江水奔腾不息,贾瑀迎风而立,衣袂飘飘。他目光深邃,紧锁的眉头透露出内心的忧虑与坚定。望着那汹涌的河水,他深知治理河道之事已如弦上之箭,不得不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贾瑀最终下定决心,要一边查案,一边开启治理河道的艰巨工程。在他心中,这并非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权衡利弊后的明智抉择。这样的决定,有着两个至关重要的好处。
其一,能够巧妙地迷惑那些暗中窥伺的敌人。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们,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恶狼,时刻紧盯着贾瑀的一举一动。他们满心期待着贾瑀全身心地投入到查案之中,从而露出破绽,让他们有机可乘。
然而,贾瑀此时故意大张旗鼓地开始治理河道,无疑会让这些官员们产生错觉,误以为他的重心已经从查案转移到了水利工程上,从而放松警惕,减少对贾瑀行动的干扰和阻碍。这就如同在迷雾中为查案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让贾瑀能够更加从容地暗中调查,收集证据,为最终的正义裁决铺平道路。
其二,贪婪是这些贪官们难以戒除的毒瘾,就如同猫儿忍不住偷腥一般。即便在如此敏感的时刻,贾瑀大胆地开展治理河道的工程,那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家伙们,很可能会被巨大的利益诱惑,再次伸出他们那肮脏的黑手,妄图从这项工程中捞取好处。
而这,恰恰是贾瑀所期待的。只要他们胆敢贪腐,就必定会留下蛛丝马迹,贾瑀便能趁机抓住更多的把柄,将他们的罪行一一揭露,让他们在正义的审判下无所遁形。
回到府中,贾瑀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了手下的亲信和相关官员,共同商讨治理河道的具体事宜。大堂内气氛凝重,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贾瑀身上,等待着他的指示。
“诸位,此次治理河道,乃是关乎东鲁省万千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贾瑀神色严肃,声音洪亮而坚定,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大人,如今东鲁省的财政状况实在是捉襟见肘,要治理如此规模的河道,经费恐怕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啊。”一位官员眉头紧锁,满面愁容地说道。
贾瑀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回应道:“经费之事,确实棘手,但并非毫无办法。我们可以兵分三路,一方面,精心撰写奏折,向上级如实陈述东鲁省的困境,申请朝廷的专项拨款;另一方面,派出能言善辩之士,号召当地的富商乡绅慷慨捐赠,为家乡的水利事业贡献力量;同时,我们自身也要精打细算,合理规划使用每一笔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大人,招募民壮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今正值农忙时节,百姓们都忙于田间劳作,恐怕未必愿意放下手中的农活前来参与。”又有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贾瑀目光坚定,从容地说道:“这确实是个现实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我们要深入到百姓中间,向他们详细说明治理河道的长远意义和重要性。治理河道不仅能够有效地防范洪水灾害,保护他们的家园和生命财产安全,还能极大地改善农田的灌溉条件,增加粮食产量,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足。
并且,我们要给予民壮合理且优厚的报酬,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相信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定会有众多百姓愿意挺身而出,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觉得贾瑀的想法切实可行。
随后,贾瑀有条不紊地开始安排各项工作。他精心挑选了几位得力的手下,派遣他们到东鲁省的各个角落张贴告示。这些告示用醒目的字体和生动的语言,宣传治理河道的重大意义以及招募民壮的优厚条件。同时,贾瑀不顾舟车劳顿,亲自登门拜访当地的富商乡绅。每到一家,他都以礼相待,言辞恳切地恳请他们为治理河道慷慨解囊,出一份力,造福桑梓。
告示一经张贴,便在东鲁省的大街小巷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们纷纷围在告示前,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
“这治理河道可是关乎咱们子孙后代的大事啊,要是能修好,咱们以后就不用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抚胡须,感慨地说道。
“可是爹,眼下正是农忙的时候,家里的地离不开人啊。”一个年轻的农民面露难色,看着自家的田地,心中满是纠结。
“我觉得可以去试试,听说这次给的工钱不少,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挣钱法子。”另一个壮实的汉子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就在百姓们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时候,贾瑀亲自来到了田间地头。他身着便服,脚踩泥土,与百姓们亲切地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