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了自己的人马,带上了自己家族送来的物资,与其他同行前往九江郡,长沙郡的县令们结伴而行,一大波人,就显得浩浩荡荡的。
远在咸阳的赢今歌也颇为担心九江郡,长沙郡的人马商队,不知道去开拓新市场的人,能否顺利。
与此同时,因为咸阳学宫再次招收学子的事情,赢今歌也召回了云和,绍元以及一大波学生,就是跟在公子彻后面,负责记录秦律背诵情况,从而奖励大秦犁的那群人。
自己现在咸阳的学堂也教了两三年了,云和他们历练这么久,该回来考试了。
如果考不进咸阳学宫,那么会给予他们名额,不过,数额不多。
关键还得靠他们,按照上年阿父出的考试题目,以及今年咸阳学宫的毕业生考试题目,让他们自个儿回去好好斟酌一下。
“云和,绍元,你们都辛苦了,为大秦立了功,我与阿父都会将你们记在心中。”赢今歌也可以让他们直接进入咸阳学宫,不过他们非要自己去考试。
本来,匈奴那边的官员行列就缺人,赢今歌思索了一下,还是让他们进入咸阳学宫好好学习一下为官的思想,他们本来就不是老秦人,对大秦的忠诚可能不够。
将来……
等他们学成出来,不会让他们去匈奴之地就是了,除了九江郡,长沙郡外,其他地方的县令,很多都是由世家贵族推举而上的。
慢慢清洗,位置可多着呢……
现在在赢今歌公主府下的学堂教学的三名老师及五十名学子,被安排出门了。
对此,他们信心昂扬,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十分不得的事情。
赢今歌也为他们送行,你们肩负着大秦对黔首的关心与爱护,同时还要多注意一下是否有反秦之心的六国余孽,一旦打起仗来,受伤流血的还是我们黔首。
学子们都是贫苦黔首出身,父母或者是父,母在华安公主的工坊里当个工人,才有资格进入华安公主的学堂。
“公主放心,我们一定会努力认真完成这件差事的!”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比前一代的学子们差劲,他们历练回来,就能够参加咸阳学宫的招考了。
都是十一二岁的少年郎,志气磅礴的与自己父母告别后,踏上了往北而去的道路。
此时,秋收来临。
赢今歌这一次没有种植什么了不得的粮食,只有西红柿,西瓜和甜菜,而且在夏季的时候就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