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打开心结(2 / 2)

救世秦皇 尘心追月 1968 字 2个月前

吕不韦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可是老夫日思夜想的最好归宿,卸下所有的负担,独自安详地生活,在王上看来,似乎无法理解,但在老夫看来,却是梦寐以求之事,还望王上成全。”

嬴政想了想,说道:“若真是这样的话,寡人也不好强求,只不过,依照仲父的做法,却无法名垂青史了。”

“哈哈哈……”吕不韦又是仰头大笑,“虚名而已,有何贪恋?不过,对于书写史书这一点,老夫到是劝王上要极为慎重,毕竟,对于这即将到来的覆世之变,有诸多隐秘是需要掩盖起来的,就例如这太公祖令!”

吕不韦收起笑容,神态颇为恭敬地指了指嬴政手中的黝黑令牌。

嬴政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令牌,若有所思地说道:“对于这一点,寡人到是考虑过,还命司马杰在文擂居编撰了一部书籍,现在改名为《史记》,收录的,是自伏羲至今世的人物传记。”

吕不韦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半眯着眼睛,低声说道:“老夫就这编著《吕氏春秋》的心得,最后想给王上一些忠告,不知可否?”

“寡人求之不得。”嬴政将手中的太公祖令递还给吕不韦,“仲父请讲。”

吕不韦用手轻抚着太公祖令,说道:“正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对于后世来讲,只会记得和尊崇那些赢得了较量的人,而所谓的历史,哼,还不都是胜利者所书写的。”

“就拿吾姜姓吕氏一族来讲,因太公祖令所隐匿,可这一百多年间,却又遭受了多少的非议,如今的田氏齐王世族,又是怎么描述那段历史的?”

“吕氏祖上,成了代代昏庸之辈,田氏祖上顺理成章,响应民意地取而代之。这才刚刚一百多年,便是如此,若是上千年过去,这种说法想不被坐实都难。”

“所以说,如何引导民众,如何评论是非,乃是帝王家必修的功课,更何况,王上乃是扭转乾坤之人。”

嬴政点了点头,说道:“这一点,寡人明白了,所谓的是非曲直,其实没有公道可言,为了顺应民意,往往会将黑的,说成是白的。”

“不错,正是如此。”吕不韦沉声道,“所以说,王上现在就应该要考虑,你所经

历的一切,有哪些是不能让世人所知晓的,又有哪些是需要变换一下说辞的,还有哪些是要夸大其词的。就拿那九鼎来讲,不管最终其用于何处,哪怕是称其沉入了大海,也必然要对后世有一个说法,因为这九鼎是人尽皆知之事。”

嬴政点了点头,补充道:“可如果不是人尽皆知之事,便可以瞒天过海,甚至张冠李戴了……”

“正是。”吕不韦接着说道,“至于该瞒些什么,便由王上亲自定夺吧。而若是本来的事情太过离奇,王上也可以添枝加叶,直接将其转变为神话传说,使其在民间流传开来,亦同样可以混淆民众的视听。”

吕不韦的这些建议,的确为嬴政开启了一盏明灯,一直以来,他都在担心自己的这些经历该如何对他周围的人解释,如何对当世之人说明,又如何向后世之人展示。

正在思索间,又听吕不韦说道:“王上若是明白了这其间的深意,那么就不要急着做出应对,就如司马杰所编著的那部《史记》,便要着重精选其内容,语言亦要精炼,绝不赘言,并且不要在现世发布,最好是命司马杰将其珍藏,然后留下组训,再积累几世的史料,由其后世子孙进行发布。”

“这又是为何?”嬴政摸了摸自己的下巴,问道。

“呵呵,如果是在当世发布,后世的百姓,自然是认为这是秦王命人所著,当然有失公允,哪里会视其为重要的史料。”吕不韦说道,“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若想别人相信你,最好是由第三个人说出口。”

吕不韦的意思很明晰,这道理就跟王婆卖瓜一样,自己说甜没有用,要第一个买瓜的人说好,其他的买瓜人才会信服。

“并且……”吕不韦的眼瞳闪过一丝狠绝,“若是想要世人更加信服,就要体现它的唯一性,如果有必要,就将其它的史料尽数焚毁!”

“这……”嬴政眉头微凝,说道,“这是不是太过偏激了些。”

吕不韦直视着嬴政,无比认真地说道:“王上你要记住,作为帝王,必须要果决,必须要学会放弃。在大义面前,没什么小利是不可以舍弃的。”

“就如同舍弃老夫一样……”

后面的这句话,充满了无限的悲凉。

“仲……父……”嬴政喃喃低念道。

“好了。”吕不韦拍了拍嬴政的肩膀,再一次露出了笑容,“王上就当是老夫告老隐退,不必伤感。不过最后还有一件事。”

嬴政振作了一下精神,诚然说道:“是何事?寡人定为仲父办到。”

吕不韦举起了手中的太公祖令,说道:“最后一事,便是关于这太公祖令。”

“老夫虽说即将隐世,但持令者却并未出现,李斯那边,也不见动静,也或者,是他们也在等待关于老夫归宿的进一步指令吧。”

“不过,祖令既然并没有被收回,而老夫又不能再现于世间,但这祖令的任务,却并没有终止。”

“老夫之意,是想将这祖令交于吕文之手,由他来代替老夫承接以后的任务。”

“若是吕文不济或者离世,还有吕武,若是吕武再不济,则还有吕文的长子吕泽,幼女吕雉!”

“这吕家的香火,总算没有断在老夫的手里,也算对得起祖宗啦……”

说罢,吕不韦擦了擦眼角的晶莹泪珠,然后将太公祖令重新递到了嬴政的手上。

嬴政再次接过太公祖令的时候,感觉它的重量比刚才沉重了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