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夫人,其实我设计时,想的形象是云之羽里那个。
但是根据剧情需要,大改了人设,增加细节作为反差,比如看起来柔弱温婉,却用刚猛的掌法。
竹脉的设定,最初是参考了丐帮,所以竹翁的法器才是竹杖(打狗棍),人多势众,但内部是很松散的。
菊脉,当初就是想着有点特色,就搞了个双修的设定出来。考虑菊脉之主到底叫什么,我还真是想了好久,比如菊护法、菊娘子、阿菊、菊姐,最后定了菊宫主。
……
后来出场的魔界设定,除了一个大框架是我提前想好的,其他都是现编,所以各有各的发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八月份的时候,我刷到了“十一鬼疫”,所以才生出了利用这个设定进行拓展的想法。
本来以为它们一点参考资料都没有,史籍仅仅只有一句话而已,我编不出什么,结果到了正文自由发挥时,我觉得我脑洞好像还挺大的哈哈。
写了蛮多设定的,完本之后要好好整理备份一下。
……
溟海界篇,篇章虽长,其实配角数量也不算多吧。
像百剑阁的掌门、长老、南宫雪、余毅、赵师姐……还有千岚宗的卫家,以及群英大会一众配角,都是工具人属性较重,需要用他们衬托女主,或者推进剧情,才有了出现的机会。
偶尔会想写点反派,所以有了千焱尊者。
四海妖王中,除了北海玄龟和幽海魔乌的细节有所设计,玄霜水母和碧潮毒蛟都是凑数的,但是她们的外貌形象,作为暖暖老玩家的我还是有非常具体的设计的。
……
万星盟部分,主要就是唐掌使和丹朱两个角色。
唐辛是早就设计好的唐清影的马甲,原本是想写成一个漂亮少年形象,但根据职位感觉不太合适,遂改。
她的核心设定,就是“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句话,分别指向丹朱和楚冷玉。
唐清影的出现,就是为了指引楚冷玉,辅助楚冷玉。
她有一个悲惨的过往,以为楚冷玉会是她的“同类”,但接触之后,她意识到她们二人并不相同。
唐清影的心被困在世界毁灭的那一夜,即使得到了超品紫金功德莲等宝物,得到了脉望这个成仙的机会,也无法弥补她内心的缺憾,反而被她慷慨地送给了丹朱。
她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所以余生都在渴求弥补。
外表强大,无人时则望着星空发呆,内心虚无。
马甲“唐辛”,名为辛,因为她认为活着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然而,楚冷玉的精神内核更为强大,纵使冰雪倾压,也会相信春天即将到来。
她自幼所接受的完整教育(蓝星经历),还有在这基础上衍生出的人格意识是完整牢固的,所以坚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无意间改变或救赎别人。
她是穿越者,观点意识、行为举止都和这个时代是脱节的,也许她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对身边人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唐清影也是意识到了两人之间的这份不同,才更愿意不计代价地帮助她。
而且,唐清影很喜欢“别人需要她”这件事,这样能让她加深自己存在的价值感。
丹朱则是根据剧情需要添加的、类似助手的配角,因为那段时间在看《国色芳华》,所以丹朱的形象是簪着牡丹花,穿着红色宫裙的明艳美人。
书中仙这个设定还不算完整,所以书里没怎么详谈。
……
然后是最后一部分剧情里的配角转变相关。
绿筠被背叛了三次。
第一次:幼年父母带她逃难,施舍一个乞儿,结果乞儿恩将仇报,害她从此成为孤儿,后被楚翰尘和楚冷玉买下。(87章)
第二次:她在神京城开个济善堂,收留孤弱,魔教入京后,却被人举报身份,不得不逃去远方。(336章的帮工)
第三次:阿星背叛,还害死了很多人,令她彻底失望。
绿筠的底色是善良的,她明明意识到人性的恶,也还是会帮助别人、信任别人,被一次次伤害,这是必然事件。
另外,阿星的背叛并非毫无铺垫。
他的乞儿出身让他的敏感自卑,同时十分慕强,通俗点叫势利眼。
发现傅闻深强就跟他走,拜师学艺,向往强大的雾山;进入神京城后,发现楚冷玉比师傅更强,就更喜欢呆在松林小筑,想过能不能换个师傅。
他的乖巧懂事确实是真的,但是这个“懂事”过于市侩,别人需要什么他就扮演什么,因为他擅长察言观色,很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孩子,应该表现出哪些价值。
后来,他毫无心理负担地背叛了松林小筑一方,因为雾山没了、楚冷玉走了,魔教最强。
背叛后,他对绿筠表现出的在意,大部分是故意表演出来的。
因为,绿筠是他无论在魔教还是楚冷玉一方,都能进能退的唯一砝码!所以必须要维持关系。
左护法看出来了,但是他不会戳破这份虚情假意,万一阿星把绿筠争取到魔教,说不定还会说出楚冷玉的秘密之类的,这对魔教来说至少并无坏处。
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阿星确实有所愧疚,并希望得到绿筠的原谅。因为绿筠在他心中是个高道德的人,她的原谅会比一百人的原谅都有用。
(类似于圣人都愿意原谅我了,其他普通人原不原谅我又有什么区别)
另外,他认为即使楚冷玉回来了,自己只要低头认错,就会被原谅、被重新接纳,他有一种单纯愚蠢的“普信”。
因为潜意识里,他抗拒想象自己不被原谅的下场,他不能接受自己被抛弃,他的精神决定了必须要有一个地方接纳他才能活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换而言之,阿星是单纯的恶,剥夺别人的自由、生命,他都不会动容,只会计算得失。
这有天性、出身的原因,也有阅历不足、教导不足的原因,某种程度上,他被师傅傅闻深过于放任而养坏了。
因为傅闻深是个旧派的剑客,不擅长复杂的心思,也不会在意物质条件,但他的徒弟却恰好是在精神、物质上都很敏感的一个人。
傅闻深的朴素善恶观里,阿星跟着自己好好学剑,所以他是个好孩子,以后也会是个好剑客。
他不会太过细究孩子的精神世界,因为他认为专心学剑就够了。
被背叛时,他拼了命,就算被抓,也要挑断阿星的手筋,也能证明,他的心里更在意的是衣钵传承,而不是徒弟怎么变坏了。
之所以洋洋洒洒写这么多,不是因为我“爱”阿星,而是因为我设计了一个复杂的角色,但是正文没办法展现,我觉得亏。
——【剧情感想】——
非常愧疚,没有把这本书写爽!
开书的时候我迷迷糊糊,信马由缰,到了中间我大约明白过来,应该怎么写,但是已经不适合回头了。
“日记”应该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但我在后期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插入。
如果早点完结,或许会是好结果吧。
剧情这部分能说的很多,但我一时之间,却又不知说什么好,毕竟都写完了,都在这一百万字里了。
最终,我最满意的,还是第一卷!
大纲最为细致,设定最为清晰,剧情也最为紧凑。
第二卷和第三卷,作为重要的过渡剧情,真的太拉胯了,我自己都没办法原谅自己。
当时是硬着头皮把最初设定好的九鼎写完了,然后写完就开始骂自己,这么多余的东西还写这么长。
第四卷雾山开始,算是重新出发,但是配角戏份太多了,我自己都找不到地方下手改正。
不过配角戏份多、水,也是因为九十月份真的太忙了。
由于我缺乏长篇经验,这本书已经是突破自我了,真的把握不住,一边写一边发誓,下次再也不写长篇了TUT。
结局带有一点开放性质,毕竟是修仙者嘛,寿元那么长,未来还是有无穷可能的。
……
星海万界的设定,虽然书里已经讲了很多,但还有大量的设定未曾展开。
二十四星宫其实就是参考现实星宿,但是写的时候我脑子一抽,居然记错了!明明是二十八星宿!我给记成二十四了……汗颜。
而十二圣界的设定,模糊参考了我很久以前看过的小说《莽荒纪》里永恒界的设定。
唐清影曾形容过,十二圣界十分美好。
因为它们就像永恒燃烧的熔炉,是凭着无数下属世界贡献出的“薪柴”,才能展现出最为美好强大的一面。
它们几乎代表着“天堂”,是修仙者所能想象的顶点。
我在设计星海万界时,也曾考虑过是否会出现科技类文明,或者衍生出其他不同于修仙者的文明,最终决定省略。
因为这本书的基调是修仙,其他风格不适合书写,它们可能存在,因为时空具有无穷可能,但修仙文明才是绝大多数,占据着主导地位。
……
我对星海万界的假想,都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调上的,所以有偏向黑暗剥削的一面。
修仙者的伟力归于自身,又存在天赋血脉这个三六九等的“种姓”制度,加上特有的“人情社会”、“三纲五常”风格,一切都会导致金字塔结构比正常情况还要牢固,差距只会越来越大,直到“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血脉世家、师徒宗门两个派系的权利争斗,会是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低阶修仙者的上升渠道,甚至可以概括为强者施舍的怜悯,是极为有限的。
小世界的过度开发(压榨毁灭),与废星的大量出现,则是“环境问题”与“人权问题”等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作为最高统治集团的星宫,比起“朝廷”更偏向于“武力集团”,长久以来作风强硬,强制让所有下界飞升者服“兵役”,集结军团开辟未知星域,是希望将内部矛盾转移至外界。
但这个制度,也已经撑到极限。
随着越来越多的飞升者试图借“军功”上位,却发现上升渠道都被固有阶层所把持,这个最可怕的火药桶也就终有一日将要爆发。
(这部分三百多章时,借季影之口诉说过,但并不深入)
内忧外患之下,星宫将做出转变。
紫微帝君执掌周天星斗,但他在实际意义上,更像是一个吉祥物,对内几乎放权。
帝君早已认识到,旧世家对于“权”的紧紧把控,迟迟不把“权”让渡给年轻人、飞升者,将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俗话说得好,老而不死是为贼。
修仙者的寿元太长,导致一切更加固化。
或许高阶修士并不坏,但他不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不坏。
帝君曾试图修改制度,却发现积重难返,就比如他如果下令免掉一个飞升税,下面又会冒出洞府税、丹药税等其他名目,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帝君明白,星海恐怕需要破而后立,而那个契机,他一直在等。
因此,对于唐清影等“叛逆分子”、不稳定因素,他有意放任。
……
日记到底是什么,系统到底是什么,就开放式吧,大家可以自由猜测。
可以透露的是,独步剑和系统其实是一体的,但是和星宫、魔界、书中仙等等,都没有关系的哈。
原本书里应该由唐清影给些线索的,我都想好了,但是写着写着给忘了……
……
大结局的剧情非常乱,因为我大纲设计的不合理,所以大结局我写了好几版不同的。
比如,在这之前原定的一版大结局剧情是:大夏世界和魔界正式开战,楚冷玉和青羊地鬼达成了交易(这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