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你的疑问里,已经有了答案(2 / 2)

前进大队的几个生产小队,不管是地理环境还是人脉上,没有一个出挑的。

林大河知道周传裕和周传义拒绝他,多半是对杨开运一家亏待周荣的事,心里不痛快,借着这个机会给他们点教训。

因杨开运家的私事,让整个杨林坡跟着受累,也让自己没有出头之日,林大河想想就来气。

为了给自己出气,在之后的时间里,林大河只要寻到机会,就给杨开运一家穿小鞋,脏活累活全指派给他们干,不干好,就扣工分......

跃进不仅仅是工业和农业,各地的基建,同样在跃进,大修公路、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等。

周荣开着房车回周家湾时,一路上看到了不少基建工程。

洪安公社也在修路,貌似是通往周家湾方向。

周荣在村口外的林子里,出了房车,见周传景站在一块晚稻试验田的田埂上发呆,就过去打招呼:“传景叔,你在干嘛呢?”

周传景一见周荣,就拉着她问:“你说那些亩产万斤的稻田,是怎么做到的?

张老师和董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也只把我们的早稻亩产提高到800斤左右,这产量,在目前的洪安公社来说,是数一数二的。

好多生产队的亩产在400斤左右,隔壁杨林坡不知道怎么搞的,亩产300斤都没达到。

我们费了这么老大劲,都达不到亩产1000斤,人家怎么就能做到亩产万斤呢?

报纸上说那个村子采用的是密植办法,要深翻土地,深插秧,多施肥料,白天要用鼓风机向田里通风,晚上还要有灯光照射。

我们试了一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说用鼓风机往田里通风这事吧,差点没把秧苗吹跑。

村里没有电,我们不知道人家说的那个灯光照射是咋回事,就用手电筒和煤油灯试了一个多星期,感觉没有任何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知道是时间短,还是方法不对。

我们去请教张老师,她说这些方法不知道是哪个想出来害人的,让我们千万别学。

张老师说按照她的研究,密植办法不利于秧苗的成长,说是没有足够的空间吸收阳光、空气和营养,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这也是我们到了时间就要移栽插秧的原因。

还说深翻土地和深插秧不会增加产量,要是栽插过深,分蘖节位处在温度较低的泥土层,吸收受到抑制,不利于分蘖快生快发,甚至不发;反而水稻浅插有利活棵快,分蘖优。

多施肥料就更不可取了,张老师说,在天旱的情况下,施了过多的肥料,秧苗有可能不会徒长。

要是雨水充足,就会长势过猛,分蘖过多,从而导致有效蘖减少,茎蘖小、茎叶柔软、叶子下披等情况发生,等收割时,会严重影响产量。

我觉得张老师的说法有道理,和我们以往种田的经验相似,但我不解的是,人家用这个办法,怎么就能亩产万斤呢?

还有一点,我一直想不明白,你看啊,一亩地就这么大,我们就当人家的方法有效,把田里全部插满稻杆,每根稻杆上挂满稻穗,没被虫蛀,颗颗饱满的情况下,我算了下,撑死2000斤,哪里能达到万斤的产量?”

周荣笑道:“叔,你的疑问里,已经有了答案。”

周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