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秭归沉默了片刻,仔细权衡着事情的轻重缓急,最终点了点头,说道:“好,我明白了。我会让刑部可靠的人,暗中查办此事,绝不让奸人得逞!”
“多谢大师兄!”岑姊箫感激地说道,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对了,大师兄,你到启封还习惯吗?”岑姊箫又关心地问道。
陈秭归放下手中的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温热的茶水似乎也无法驱散他眉宇间的疲惫。他缓缓地揉了揉眉心,长叹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岑妹,你有所不知,这朝堂之上,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顿了顿,目光深邃,仿佛陷入了某种回忆。
“你自小在书院长大,不知这宫墙之内,人心险恶,尔虞我诈之事,更是层出不穷。”
岑姊箫静静地听着,等待着大师兄继续说下去。
陈秭归又说道:“太后一党,经营多年,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犹如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整个朝堂。”他伸出手,五指张开,又缓缓收拢,仿佛要抓住什么,却又无力地松开。
“我虽为陛下亲封的巡查使,但很多事情都受到掣肘,寸步难行啊。”
“他们就像一群躲在暗处的毒蛇,时刻准备着给你致命一击。”陈秭归的语气中充满了谨慎和忧虑。
岑姊箫不禁问道:“大师兄,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打破这个僵局吗?”
陈秭归摇了摇头,苦笑道:“难啊,太后势力庞大,党羽众多,想要扳倒她,谈何容易。”
“那陛下呢?陛下有什么具体措施吗?”岑姊箫追问道。
陈秭归解释道:“陛下虽然有心改革,但他也需要时间和机会。太后势力盘踞朝堂多年,陛下初登大宝,根基尚浅,贸然行动,只会适得其反。”
岑姊箫沉默了,她明白大师兄的难处。
陈秭归继续说道:“尤其是在调查李太后一党时,更是处处碰壁,难以取得进展。那些老狐狸个个滑溜得像泥鳅,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
“他们就像一群狡猾的狐狸,躲在暗处,伺机而动。我几次想要深入调查,却都被他们巧妙地化解了。”陈秭归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大师兄,你一定要小心!”岑姊箫担忧地说道。
“我知道,我会注意的。”陈秭归点了点头。
“不过,这次淑妃的事情,或许是个契机。”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如果能借此敲山震虎,震慑太后,使其有所收敛,对于陛下推行新政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