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切入点(2 / 2)

动力之王 千年静守 1756 字 3个月前

“老板您这些年给我们发动机分公司砸了这么多钱,自打成发厂并入商飞集团之后,分公司这边就从来没有为资金的问题发愁过,老少爷们们现在顿顿有肉吃,孩子们的脸上一个个都红扑扑的,壮实的跟个小牛犊子似的,”孟海波挺了挺腰杆,自信的道:“不愁经费、不愁生活,有了这么好的待遇,大家都自发、自愿的加班加点的努力工作,想要尽早完成mk650发动机的完全国产化,更别说还有罗尔斯·罗伊斯的专家手把手的教……”

说到这里,孟海波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集团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如果我们连这点信心都不敢向您保证,那我们干脆一头撞死算了。”

黄文清跟着连连点头。

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现在纵观全国整个军工系统、国企系统,能够如商飞集团这样保证研发经费、保证让大家都吃饱吃好、自己以及家里人不用挨饿的,已经不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了,可以说是除了商飞集团之外找不到第二家。

看到商飞集团的待遇,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单位、多少同行眼红的跟兔子似的,当初商飞集团筹备前夕,公司动员大家发动自己的关系给认识的业内同行写信,希望大家能够调来商飞集团工作,当时大家伙儿可没少被业内同行嘲笑,现在好了,大家拼了命的想要挤进来……

晚了!

哪有那么多的好事给你们?

“你们有信心就好,”陈耕倒是不着急,他点点头:“不过也不用着急,一步步的走扎实、把每一部都走稳就很好了……嗯,今天你们也不用想工作上的事,你们的工作就是吃好喝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说到这里,陈耕已经准备起身了,但还没等他站起身,孟海波的一句话就让陈耕将离开的话咽回了肚子里……

“老板,mk650发动机的国产化工作已经步入了正规,项目组用不了这么多的人手了,我和老黄商量了一下,准备重新开一个项目。”

嗯?

陈耕皱了下眉头:连“tay”mk650都还没掌握呢,你们就已经准备新开项目了?

但考虑到孟海波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tay”mk650项目已经步入了正规,确实是用不了那么多的人手了,剩下的人手在哪儿闲着也是浪费,他微微颔首:“你们打算搞个什么?”

见陈耕似乎没有反对的意思,孟海波顿时精神一震,急忙说道:“是这样,我们能否利用mk650的核心机,开发一款5000kw级别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顿了顿,孟海波补充道:“我问过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专家了,他们说以‘tay’mk650核心机的性能,完全可以开发一个从4000kw至6000kw的系列发动机。”网更新最快手机端::/m..com/

以“tay”mk650的核心机为基础,分别开发一款5000kw级别的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在一个成熟的核心机的基础上研发出涡喷、涡扇、涡轮轴以及涡桨等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是国际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通用做法,也是最大程度的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的方式,比如著名的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供应商: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就以同一个核心机研发了涡轮轴pt6b/pt6t和涡轮螺旋桨pt6a这两款航空发动机。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你们的想法完全可行,”陈耕也是点头,然后问道:“但现在的问题是,商飞集团是一家不享受财政拨款、自负盈亏的股份制公司,和以前一切有国家兜底的成发厂不一样了,所以,这个发动机做出来之后,你们打算卖给谁?能不能回本?多长时间能够回本?在可预期的未来,又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

————————————

ps:兄弟们不好意思,请稍等几分钟。

但考虑到孟海波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tay”mk650项目已经步入了正规,确实是用不了那么多的人手了,剩下的人手在哪儿闲着也是浪费,他微微颔首:“你们打算搞个什么?”

见陈耕似乎没有反对的意思,孟海波顿时精神一震,急忙说道:“是这样,我们能否利用mk650的核心机,开发一款5000kw级别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轴发动机?”

顿了顿,孟海波补充道:“我问过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专家了,他们说以‘tay’mk650核心机的性能,完全可以开发一个从4000kw至6000kw的系列发动机。”

以“tay”mk650的核心机为基础,分别开发一款5000kw级别的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在一个成熟的核心机的基础上研发出涡喷、涡扇、涡轮轴以及涡桨等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是国际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通用做法,也是最大程度的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的方式,比如著名的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供应商: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就以同一个核心机研发了涡轮轴pt6b/pt6t和涡轮螺旋桨pt6a这两款航空发动机。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你们的想法完全可行,”陈耕也是点头,然后问道:“但现在的问题是,商飞集团是一家不享受财政拨款、自负盈亏的股份制公司,和以前一切有国家兜底的成发厂不一样了,所以,这个发动机做出来之后,你们打算卖给谁?能不能回本?多长时间能够回本?在可预期的未来,又能够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