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最后一口甜汤,沈杳心满意足的抹着嘴。
“你哟,长不大似的!”吴婆子慈爱的看着孙女,突然有些恍惚。曾经那个不到她膝盖高的小娃娃,脸上再也没有了曾经的稚气,已是一副少女模样。
沈杳撇了嘴,嘟囔着:“我本来就还没长大呀!”
她才十二岁,还是个小女孩呢。
然而在吴婆子眼里,十二岁已是个大姑娘了。好些人家的姑娘在这个年纪,都开始张罗着说亲了。
只她家杳杳,还跟孩子似的,整日爷爷奶奶爹娘长,又是爷爷奶奶爹娘奶奶短的,粘人的紧。
想到此,吴婆子又笑了起来。
她家杳杳说的对,十二岁还是个孩子,还能在家好些年,不急着说亲。
这样也挺好。
空碗被吴婆子收去了灶房,沈杳立在窗前,看着院子里堆成小山似的山芋,感慨万千。
想她刚出生那会儿,沈家说得上是食不果腹。好在这些年小打小闹的,倒也存下了三百多两。虽说不上大富大贵,却也不用勒紧裤腰掰着手指头过活。
粉丝作坊建的收入还算稳定,每年有百余两之多。且外村知道他们家收山芋,种山芋的人也越来越多。长此以往,粉丝的收入应该还会增涨。
可惜的是沈家旱地太少,不然多种些反季菜,还能多赚不少钱。
家有存款三百两,沈杳是有过买地的打算。
可这年头,土地便是农户的命根子,不到万不得已,农户们是断然不会卖地的。更别说如今的大柳村,家家户户都种着大棚,又哪来的地给她买。
至于别的村偶有卖地的,但地的面积却是不大,离得又远不好管理,不适合买来种菜。
唯有城郊的庄子,倒是可以买来搭大棚,但庄子价格高昂,区区三百两是万万买不到庄子的。
看来革命尚未成功,她沈杳还需继续努力。
等攒够了钱,她便买上一处庄子,全部搭上大棚种上反季菜,将大棚蔬菜的买卖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