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各窍神威(2 / 2)

无情天道 纪念过往 1364 字 1个月前

重楼直下肺窍,以至于心,心上有骨,名为鸠尾。

自鸿蒙初辟,天地分判,万物生灵皆秉阴阳二气而生,人体亦然。道家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悟人身,遂得九窍之说,以通天地,达至道。其中,鸠尾一窍,尤为玄妙,位于心口之下,黄庭之上,乃人身气机升降之枢纽,亦是心神安宁之所在。

鸠尾者,形如鸠鸟之尾,轻盈而灵动,非有形之器,乃无形之气所聚。修炼至此,需心静如水,气沉丹田,而后缓缓引导,使真气自丹田升起,经任脉上行,至鸠尾处稍作停留,如鸠鸟回旋于枝,轻柔而不失其力。

修炼鸠尾之窍,重在调息与守神。调息者,呼吸之间,细、长、深、匀,如丝如缕,连绵不绝,使肺气清而心火降;守神者,则意守鸠尾,念如止水,不为外物所动,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方入鸠尾之真境。

鸠尾之下有穴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

夫绛宫,非有形之宫阙,乃无形之虚灵。修炼之初,须心如明镜止水,无波无澜。心念一动,则涟漪渐起,须即时收摄,归于平静。观想绛宫,如日初升,金光万道,温暖而祥和。此光非外物所照,乃心灯自明,照亮周身经络,驱散一切阴霾。修炼至此,方知‘心即理,理即心’,内外合一,天地同尘。

小主,

绛宫之内,藏有玄机。其细微之处,犹如蚕丝之细,非至诚至静者不能察。修炼时,当细入毫芒,使真气在绛宫之中盘旋往复,如龙游浅滩,又如鹤舞九天。

每一次呼吸,皆是天地之气的交换;每一次意念的流转,皆是心与道的契合。绛宫之中,渐渐生出一股温润如玉之感,那是真气与心神交融的结晶,也是修炼成果之显现。

当修炼至极致,绛宫之门大开,天地之气自由出入,无有阻碍。此时,人已非人,乃是人神。心念一动,山川草木皆响应;意之所至,风云变幻皆由心。

绛宫修炼,实为道家修行之要旨,它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洗礼,是追求长生久视、超脱生死之大道。

绛宫过后,便是黄庭。

黄庭者,亦名规中、庐间,非有形之器,乃虚灵之府,神明之舍,居于人身之中正,上通心府,下连肾元,为性命之根蒂,气机之枢通。

昔有古圣先贤,观天地运行,悟人身奥秘,知黄庭所在,乃人身气机最为精粹之处。黄庭之名,源自其色黄而居中,犹如田地之中央,故曰“黄庭”。又因此穴乃神明所居,虚灵不昧,故又称“心田”、“中丹田”。

《黄庭内景经》有云:“黄庭之中,神明居之,呼吸元气,以养百骸。”此言黄庭之重要,可见一斑。

黄庭之位置,历来众说纷纭,然其大致在心脏之下,下丹田之上,脐后脊前,约广寸余,虚悬一穴,非实指某处穴位。修行者当以心领神会,非以形求之。正如古语所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恍惚窈冥,其中有物。”

黄庭之修炼,重在“守窍存神”。修行者需具魂于黄庭,意守而不离,使心神合一,气机自然流畅。

又言黄庭之作用,乃调和阴阳,平衡五行。人身之中,五行之气,散于周身,而统于黄庭。先天之气,聚于黄庭,至虚至灵,主宰一身。修行者若能把握黄庭,则能驾驭五行,调和阴阳,使身心康健,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