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3(2 / 2)

长篇南河 司空城 1714 字 3个月前

晓强自己洗帽子,军帽不能让妈洗,不能揉搓,掉色不说,有褶子就不好了。帽子扽开,用夹子夹在屋里的铁丝上,然后上炕去睡觉,小艾说:“你脚没洗呢。”晓强说:“告诉来人儿别打搅我。”小艾手扇鼻子,说二脚趾长……

小安进院看鱼,问:“你哥呢?”晓宇说:“在屋呢,回来就睡。”

小安蹲下,说:“放点水呀。”容婶说:“一会就做了。”小安粗略数了数。容婶说:“大的在我这呢。”她手里拿着一条鲫鱼在刮鳞。小英来看,“鱼没有鳞就好了。”小艾说没鳞怎么活呀。老单和孩子们说,鱼一开始没有鳞,是透明的。水母进化成有毒自卫的,其他的向“坚船利炮”发展。

“鲫鱼这就是大的啦。”容婶说。

“河里还有大的。”小安说。

小平笑,说:“海里,有大的,有的是。”

“海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老单说,天然渔场多半是在江河入海口,含有大量的养分,在岛屿附近浅海,水温随季节气候变化,那里有适合繁殖的条件。

“鱼是从海里来的吗?”小艾问。老单说:“是很久以前。”

“现在呢?”

“江和海相通,有鱼群产子时洄游。

“大马哈鱼,是早期动物在陆海间努力的延续。它们沿着江河深入内地,是繁殖对温度和安全的要求。这是动物初始登陆的遗存,也是证明。”

立本来了。小孩们来得多。

今天雨真大呀,小正说,这得多么多的水呀?小志说天上有的是水。天上有那么多吗?天上从哪来呀?小全说是南河的,是水库的。

主要是大海的,老单爷说,天海一体,到海边看,是海天一色。

河流是开荒者,他喝一口水说。陆地“高等”生命都是来自海洋。海上生命早于陆地,陆地的概念相对于水域出现。

水是生命之“原”。凶猛的野兽,是水的减少。

变迁,自发的繁荣,漫长的更改。

海洋动物,有的在近海,“不远游”,如海蟹,海龟,只是繁殖的需要。有的随河水不断深入内地,有环境的改变和适应,有的长居生活在淡水,在江河湖泊内外,开辟新领地。有的一直留在水中;有的两栖,如鳄鱼。动物在陆地生活,是弱者先行,繁育,增多,强者随之来了,强弱此起彼伏,最后大体稳定形成多级食物链。陆上的动物分化剧烈。蛇是改变最小的,除了呼吸改变,其他都是“迁移”:行走如游泳,鳞片变皮甲。企鹅是从游水到行走的海陆过渡的例证,它没有“发展”,是因为只生活在——保存在高寒地区,它是典型活化石。小六问:“鹅跟企鹅什么关系呢?”晓宇笑他,“没有一点关系。”小全说:“鹅,是从天鹅演变来的。”“天鹅从哪来的?”小凡说:“天鹅和海鸟也是一样的吧?”姥爷点头。

海上有飞鱼,那是证明,是过渡。

河流,是原始海洋动物深入内陆的传输带。动物由水到陆,最初是为了繁殖,为了繁殖的安全,没有其他动物或者动物稀少的地方,就是安全的。如今还保存着当年一点儿“盛况”,已形成的遗传属性,如:大马哈鱼到河流的上游产卵,螃蟹、乌龟上岸孵化。当然,它们要的也是高一些的温度。

动物出水是为了繁衍发展,在陆上没有威胁——早期的陆地可是净土,由暂时躲避变长久生活。动物留在陆地生活,是因为陆地有雨,有雨就有河流,有湖泊。季风让陆地空中有水,湿润,降雨让地上有水,形成河流,动物溯流而上,在大河的两岸居住。雨水在陆上留存,形成湖,形成地下水,地下水让后来的人向陆路纵深发展。井,是人的新的聚居中心,所以古代有市井的说法,市和井在一起。

现代有输水管,水可以通到生活的各个居民区,便于人生活布局。

纸条:所有领域种类都在同与不同中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