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狂暴的虚空浪潮中,作为源头的金銮殿,却似风眼一样,反倒一片平静。
那位定王李铎拿着圣旨,缓缓吐字,将邱言的功绩表述一遍,期间夹杂着诸多赞誉,从口吻上来看,明显是出自今上之口。
这道圣旨,洋洋洒洒一百多字,却字字玑珠,不光言及状元之事,更提及了他在剑南一篇兵策,料敌于先,将沼人入侵之人驱散,随后又说了些许文事,但都只是餐前点。等那李铎读到“领节出关,北往塞北”的时候,这满殿众臣便知道重头戏来了,不免心下嘀咕。
“这等阵势,莫非是立刻就有邱言封赏?”
“不等着战事结束,大封群臣的时候,再给邱言封赏么?”
“亲王宣读,这可是不小的殊荣,也不知邱言能否承受。”
小主,
“将领节的名头,直接给了这邱言,大概也能看出圣上的心思了。”
“不知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
在这各种心思中,李铎将一份圣旨读到最后,说的乃是出使三水、结下盟约的事情跟着就是一连串的赞誉,显然是封赏官职的前奏了。
群臣这才意识到,这道圣旨里面,并没有提及战功!
不过,却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李坤要扪了邱言的战功,而是要将战功分出去,等战事结束再行封赏,眼前要与邱言的,是与战功无关的功绩!
如此一来,满朝文武立刻就明白了李坤的目的——
“这次只是前奏,日后还有军功?这是要文武之功两分,给邱言封赏两次?”
这么一想,立刻有人感到不妥,如果只是封赏一次,让亲王出来读诏,虽说有些超格,也不见得过分,毕竟邱言的功劳摆在那里,说是不世之功也不为过。
但若将战功剔除出去,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只是,宣旨的时候,他们纵然有着意见,也是不能出声反驳的。
另一边,宣召的定王李铎面色越发凝重,读完对邱言编撰二部典籍的称赞后,终于到了切实之处——
“……朕思及古之贤人,何尝有爱四千户不以慰子弟的?有功不赏,虽尧、舜不能为治,今邱卿有功于社稷万世,阐圣人之语,全教化之道,乃人文重事也,亦当有所进益……”
这“人文重事”一词一出,不光殿中百官面色微变,连垂首立于陛前的邱言,都是心头一跳,感到气运急速翻滚,阴灵内心火猛然一变!
“……授邱言为翰林学士!”
此言一出,殿上登时人心翻滚,便有礼制镇压,也有些即将沸腾的趋势!
翰林学士这个职位,为翰林院之首,正五品!
邱言原本“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这下是跳过了正六品和从五品,直接得了正五品的职位,而其步入官场才不过一年光景!
一年时间,就在京城中枢连跳三级,速度堪称惊人,但考虑到邱言如今的影响力,倒也不算意外,只是这个职位太过敏感。
从名字上来看,翰林学士与邱言正在任职的翰林院关系不浅,实际上,翰林学士正是翰林院长官,只是一般这个职位都是兼称。
如那田游青,就曾兼任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学士,由此也能想象,这翰林学士都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掌管翰林院的,那翰林院中真正做主的,还是从五品的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也就是邱言之前见过的韩变、杨涉。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翰林学士就是空衔,因为这个官职的职能,并非只局限于翰林院中,还衍生于外,包括了经筵、论撰、起草诏书等等。
这些职能,看似简单,好像只是私人顾问之流,但这个“私人”却不是其他什么人,而是当今皇帝!
皇帝的一个念头,就可能在王朝中掀起风浪,其人言行没有小事。
翰林学士作为天子近臣,能经手诏书,即便无法更改,但可以提前得知,本身就是优势,更不要说,借着近水楼台的机会,很容易影响到天子的思路,如那经筵之事,就可以将自家学说,灌输给皇帝、储君。
可以说,这一职位的权势,非直接体现在的权力方面,而是在于文化、学说的影响上,当然,在政|策方面也能有些先机。
这么一个职位,历来都是新旧两党争夺的焦点,两党往往轮流当值,今日却被赏给了邱言,自是让人心头念动。
如今,有关邱言的情报,也已经被不少人得知,不少官员知道,其人与旧党有着渊源,但和新党也有关联,是个微妙人物。
“这个职位给的有些突然,但靠着铸就人道典籍,得了个正五品的官职,也不算过分……”
正当不少大臣盘算得失、思虑今后风向的时候,那李铎的话并未停下,在说了一段勉励之词后,又道:“加邱言枢密都承旨一职!”
此言一出,大殿上登时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