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们轧钢厂的厨子恐怕也难以与您相比。”
“今日这顿饭,恐怕会让我们对厂里的其他菜肴都失去兴趣了。”
面对众人的赞誉,杨明只是微微一笑:“过奖了。其实我这厨艺,也只是跟邻居学了一些皮毛而已。小时候跟着邻居,自己又摸索了几年,没想到就有了今天的成就。”
“您的邻居是...”众人好奇地问道。
杨明微笑着回答:“说来也巧,他之前也在轧钢厂工作,是个厨子,名叫何大清。他还是食堂里傻柱的父亲。”
“何大清?”这个名字让在场的几位厂领导都陷入了回忆。
随后,他们开始谈论起何大清的事情,而杨明则静静地站在一旁,享受着这份宁静。
得知何大清因手部伤势无奈告别轧钢厂的消息后,厂内的领导们无不流露出惋惜之情。
然而,他们并未因此丧失信心。
毕竟,何大清的子嗣仍在厂中,或许未来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为食堂再创新辉煌。
关于请杨明来掌勺的提议,大家心中都存在着疑虑。
杨明虽厨艺非凡,但他身为九级工程师,且拥有名校背景和诸多荣誉证书,让他屈尊于厨房,确实令人感到不妥。
这简直像是以金子当石头用,若是传出去,恐怕会让其他工厂对轧钢厂的用人眼光产生质疑。
在工程师与厨师这两个身份之间,人们往往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前者是工厂的核心力量,是大家眼中的骄傲;而后者,则更多地被视作默默付出的后勤人员。然而,面对杨明亲手烹制的佳肴,领导们心中的复杂情绪却难以言表。
在轧钢厂的厂长办公室里,杨明与杨建国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
杨建国表示,他与杨明虽非血缘兄弟,但彼此情谊深厚,愿私下以兄弟相称。对此,杨明欣然应允,他明白杨建国此举背后更多的是一种策略。
在闲聊过后,杨建国终于道出了自己的请求。他提到父亲即将迎来七秩之寿,家中计划举办一场盛大的寿宴。
由于老人是川省人,且有不少战友亦是,因此他们一直渴望品尝到地道的川菜。他希望能够邀请杨明在寿宴上为他们制作一桌川菜。
听到这个请求,杨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杨建国与杨建军的深厚情谊,以及这些年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如今,杨建国更是如同自己的兄长,且身为轧钢厂的领导,这份请求他自然无法拒绝。
他提醒杨建国,川菜的准备需要诸多食材与调料,希望他能提前筹备。同时,他也猜测杨建国父亲的身份可能非同一般,因此在准备过程中需格外小心,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这些事项,他都与杨建国进行了详细的商讨。
杨明毫不犹豫地应承了杨建国的请求,对于筹备寿宴的任务,他表示会全力以赴。他承诺,只要杨建国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他必会确保一切准备得妥妥当当。看到杨明如此爽快地答应,杨建国心中的重担似乎轻了几分。
身为子女,要想满足父亲的愿望并非易事。尤其是杨父的品格高尚,从不滥用职权,这让杨建国倍感压力。若非如此,他也不必如此费尽心思地请杨明来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