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南北战线与新大陆的挑战(2 / 2)

方家军的五万大军自信满满地进入苏南,却没想到会遭遇共和军的迎头痛击。在共和军的炮火下,方家军那曾经战无不胜的大方阵在未经接触便已崩溃。方家军的步兵虽然装备了火枪,但在共和军更先进的武器面前,他们的战斗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战争的胜负似乎在一瞬间就已决定。

在苏南的战场上,方家军的指挥官方国强怒吼着:“这是什么情况?我们的军队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败了?”

他的副官,脸色苍白地回答:“将军,共和军的火力太猛了,我们的士兵根本抵挡不住。”

方国强咬牙切齿地说:“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必须重新组织反击。”

但在共合军的压倒性优势面前,方家军的任何反击都显得徒劳。这一战不仅摧毁了方家军最后一丝翻盘的希望,也给苏南的宗族带来了深刻的震慑。他们原本以为共和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会陷入困境,一些宗族甚至还心存侥幸,但现在,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进行自我改造。

在浙江,方家军的核心地带,另一个共和军的军团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他们推进。方家军虽然仍有三万军队,但在苏南的惨败和溃兵对方家军实力的夸张描述下,士兵们的士气已经降至冰点。

浙江的宗族领袖们紧急聚集在一起,讨论对策。其中一位年长的族长说:“看来方家军已经无力回天了,我们不能跟着他们一起灭亡。”

另一位年轻的族长则急切地提议:“我们必须立刻与共和军取得联系,表明我们的立场,或许还能保住我们的家族。”

在共和军的推进中,一些宗族主动充当了“带路党”,他们按照共和的要求进行了自我改造,为了不被共和军视为敌人,或是在新政权下留下好印象,他们纷纷为共和军指引前进的道路。

共和军的指挥官赵刚对他的部队说:“看到没有,这就是民心所向。方家军的失败已成定局,我们的使命是带来秩序和安宁。”

副官兴奋地回应:“是的,将军,我们的目标即将达成,共和的胜利就在眼前。”

共合军对于投降的势力保持着警惕,虽然暂时没有对他们进行公审,但对于那些拒绝分田地的势力,共合军则毫不手软。南下的共和军人数众多,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社会改造,确保新占领地区的稳定。

方家军的领袖方国珍并不愿意轻易认输,他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向南逃窜。在逃亡中,方国珍对方家军的参谋长说:“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必须保留力量,找到新的立足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参谋长担忧地问:“司令,我们这么匆忙地离开,留下的产业工人和设施会不会成为共和军的战利品?”

方国珍咬牙道:“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如果破坏了浙江,共合军会更加疯狂地追杀我们。我们只能希望共合军在接收浙江后,会忙于巩固新地盘,暂时放过我们。”

正如方国珍所料,共和军在占领浙江后,确实放慢了追击的步伐。共和军的指挥官李强在军事会议上说:“浙江是一个富饶的地区,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步推进,确保这块地盘被彻底消化。”

在南下的过程中,方国珍的部队与陈友定的势力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陈友定原本计划北上攻击共和军,却没想到方家军这么快就溃败,方国珍为了寻找新的根据地,竟然打起了他的主意。

在一次紧张的战前会议中,陈友定愤怒地对部下说:“方国珍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竟然敢打我的地盘的主意。我们必须立刻反击,不能让他得逞。”

方家军虽然新败,但在绝望中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迅速占领了陈友定的福清,这让陈友定愤怒至极。他立刻组织军队与方家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共合军的情报官张华向指挥官汇报:“将军,方家军和陈友定的冲突让我们的南方战线压力减轻了。他们原本计划的对共和的联合进攻已经破产。”

指挥官李强点头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巩固我们在南方的势力。通知下去,让所有部队做好准备,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大战果。”

共和军的行动迅速而果断,他们不仅要确保新占领地区的稳定,还要抓住机会,彻底改变南方的势力格局。

在共和的南北两线,战火几乎同时点燃。北线的共和军在陆海的指挥下,迅速行动起来。在阜阳一线,两个军的十万人马组成了集团军,沿着铁路向北急行军。火车装载着补给,紧随部队之后,轰鸣着穿越平原和山谷。

陆海站在指挥列车的车厢内,目光坚定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他的副官,一个年轻的军官,张伟,带着一丝兴奋地问:“司令,我们这次能一鼓作气打到北方去吗?”

陆海点了点头,语气沉稳:“我们的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补给也充足。关键是要快,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在另一节车厢内,苏星云正与他的顾问团队讨论战略。一位顾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总指挥,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改造一列火车,装上钢板和机枪大炮,变成铁甲列车?”

苏星云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这不是突破火力强大的步兵阵地。北方元军的火力还不足以让我们动用这样的武器。我们的目标是迅速占领关键地带,而不是消耗在无谓的对抗上。”

苏星云的目光落在地图上,他指着宿州的位置说:“一天之内,我们必须控制住这里。宿州煤矿产地的控制权,将是我们北线战略的关键。”

与此同时,在北方的元军指挥部,元军的将领们还在等待其他势力先发制人。他们的情报系统缓慢,直到南线的共和军已经开始对方家军发起攻击时,他们才反应过来。

元军的指挥官,一个名叫帖木儿的中年将领,愤怒地砸着桌子:“我们的反应太慢了!共和军已经在北皖站稳了脚跟,现在正准备向山东挺进。”

他的副手,一个年轻的军官,焦急地说:“将军,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共合军的另一个集团军在何成的带领下,已经从信阳渡过淮河,向河南扑去。中原战役已经打响了。”

帖木儿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传我命令,所有部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我们不能让共和军再前进一步。”他转向地图,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要在河南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北方不是他们可以随意践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