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凌游的阳谋(2 / 2)

凌游闻言,想了又想,随即苦笑:“陛下,臣说的话多了,您这突然一问,臣一时真没想到,还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群臣,语气中带着几分威严又不失温和:

“你小子当初信誓旦旦,说有办法不兴兵戈便能解决吐蕃之患,这才过了多久,就抛诸脑后了?”他的话语中藏着几分试探,几分期待。

凌游闻言,连忙躬身行礼,脸上挂着几分尴尬又不失机智的笑容:

“陛下明鉴,臣岂敢忘怀?只是近日天花肆虐,民生多艰,臣一时忙于救灾防疫,这才疏忽了此事,今既得陛下提醒,臣自当详陈其策。”

李世民轻轻点头,示意他继续。

凌游略一沉吟,声音更加坚定而清晰:“陛下,微臣所想,乃是以文化为桥,润物无声,我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礼仪之邦,若能派遣使者,携带典籍、艺术,深入吐蕃腹地,传授农耕、医术,展示我朝之繁荣与智慧,让吐蕃百姓亲身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必能逐渐消解敌意,心生向往,同时,加强商贸往来,以丝绸、茶叶换取其马匹、药材,双方互利共赢,使吐蕃在经济上对我大唐产生依赖,如此,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李世民听后,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轻轻捋了捋胡须,道:“爱卿此计,确是高瞻远瞩,但实施起来,恐怕还需诸多周折。”

此时,杜如晦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先选派一批精通儒学、擅长外交的文人学士,作为使者先行,他们不仅要传播儒家思想,更要深入了解吐蕃民情风俗,方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此外,还可举办诗词歌赋、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邀请吐蕃使节参与,借此机会加深两国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凌游接过话茬,补充道:“陛下,臣还有一策,可从边界小部落入手,这些小部落往往对中央政权影响力较弱,更易接受新事物,我们可赠予他们粮食、烈酒,以示诚意,同时开展边境贸易,让他们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在边界设立学堂,免费招收这些部落的孩子入学,不仅提供教育,还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如此,这些小部落的牧民自会感恩戴德,成为我们文化渗透的先锋,逐步影响整个吐蕃。”

房玄龄闻言,抚掌笑道:“妙哉!此计若成,不仅可解边疆之患,更能彰显我大唐之仁德与智慧,真乃一箭双雕之策。”

李世民闻言,龙颜大悦,朗声道:“既然诸位爱卿皆无异议,那便即刻着手筹备,务求此事能成。我大唐,当以文德服人,以智慧取胜,让四海之内,皆知我天朝上国之威仪。”

群臣纷纷响应,殿内一片欢声,凌游心中更是暗喜不已,他知道,自己这一计策,已在大唐的宏伟蓝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等解决完吐蕃,便可对辽东动手了,搞定辽东歼灭倭寇和安南的计划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想到这里,凌游就更加激动了,不过要对辽东动手,火器更为重要,不知道这些日子火器监对火炮的研究进展大不大,凌游决定明日去看看那些工匠研究的怎么样了。

后边的事情便和凌游没多大关系,等李世民与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商议完后,便各自退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