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小老板的破产(1 / 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意做得都要揭不开锅了,燕子憋了一肚子火。和顾城说了很多次,可顾城怕顾小青夹在中间为难,只会忍气吞声。

燕子只能在公婆面前诉苦:咱本来就是穷人,怎么可能有富人思维呢?今儿个的晚饭都还没地儿解决,谁又会去想明天的早餐在哪?这生意做得都要断炊了,还咋过日子?

公婆也觉得要先把眼下的生活解决了,再谋发展。

顾爸和女婿说:“张旭啊,我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可是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哥呢他还指着这个厂子吃饭呢。我看你们还是先稳步发展吧。等你哥把银行的贷款还了,也好轻装上阵。”

“爸,你这也是眼光短浅了哈。我给你讲个故事:有个穷人在佛祖面前抱怨,说这个社会不公平,他辛辛苦苦工作却那么穷,富人啥也不干却那么富。后来,佛祖让让穷人和富人一起去挖煤。穷人拿了工钱就买了好吃的拿回家给老婆孩子解馋,富人则只买了几个硬馒头,其余的钱都攒了起来。如此几天,富人则请了几个工人来挖,穷人还是自己挖,一个月的期限一到,穷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赚来的钱都买了好吃好喝,基本没有剩余。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不少的钱,他用这些钱投资做起了买卖,很快又成了富人。”

张旭说得一本正经,这个意思就说顾爸也是穷人思维,一家子的穷人思维,如何能把生意做大。

听得燕子想骂娘,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不是在讲童话故事么?燕子忍不住上前插言:“要说有思维差异这也不假,但说得穷人就有那么蠢?看着富人这么做穷人就不会抄作业了?那怎么不假设富人有低血糖呢?高温下干重体力活,才吃两个硬馒头突然猝死了呢?那还会不会有后来的故事?”

“我只是打这么个比方,意思就是说现在还是投资阶段,不能把钱都分散了。”

“可人家还有钱买冷馒头,我们买冷馒头的钱都没有了,请问投资又还有什么意义?”

……

最后协调的结果是张旭同意每个月发1000块钱的生活费。

燕子感觉好心累,但她也不想为这事儿闹太僵了。用张旭的话说,创业之前就得吃冷馒头,1000块钱,买冷馒头算是绰绰有余了。冷馒头就冷馒头,燕子不是吃不起这个苦,主要是生活开支不仅仅是吃饭,还有人情开支啊、还有娃儿上学啊,幸好燕子打工的杂货店老板娘给她又加了200块钱工资,勉强也还能度日。

顾城更可怜,说起来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可是到手的钱却没看到几个。

更让人猝不及防的事来了,离他们不远的地儿新开了家厂,人家的生意做得很灵活,也不像张旭说得那样要公司化管理,人家就一个老板,没那么多破事。

生意急转直下,紧跟着入不敷出,你怪我来,我怪你,矛盾终于白热化。到后来,顾城也不和张旭争执,干脆懒得去厂里,自己在外打零工。张旭接了生意又不会做,工人师傅故意扳翘,搞得他更是心烦气躁。

这个合作还怎么继续下去?仅仅合作了一年,散伙势在必行。

既然合作不下去了,那就好聚好散吧。可好聚好散也不行,因为投资的钱,不可能兑现了。怎么兑现呢?厂子又转让不出去,这些设备想变现只能卖破烂,卖破烂能值几个钱呢?

张旭说折旧,一个人做,顾城也说行。最初投资的160万,就折成80万。顾城是四分之一的比例亏20万,张旭亏60万,也比卖破烂强。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顾爸给顾城垫资的这个事让张旭知道了,好家伙,这下不得了。张旭把顾小青给骂得呀,那叫一个惨!什么“你爹娘眼里只有你哥,还挺把你自己当根葱的。”什么“怪不得你爹娘当初要把你送给他战友,你就是个多余的。”

本来,顾城说张旭是外地人,而且他的经营理念也不适合这种小地方,顾城打算把厂子接手过来算了。顾城算过了,他一个人做,把开支缩小,再按他自己的经营理念做,厂子也还是可以做下去的。可张旭得知顾爸垫资这个事,他不干了。他要接手厂子,把厂子迁去惠城。

既然张旭要接厂子,顾城就让他接,燕子也没有异议。因为这个厂子如果顾城一个人接手,那就还得给张旭60万现金。再去贷款60万,这个难度非常大,而且欠那么多贷款,心理压力也会非常之大。20万的亏损都已经让人焦头烂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