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错过招生日子了(1 / 2)

状元养成记 苹果平平 1960 字 3个月前

阳春二月, 岳麓山下的油菜花犹如金黄的波浪, 十里清香。白明简生于西北的苦寒之地,那里的二月正是狂风发作的时候,柔玄镇的民谚说的是“清明断雪, 谷雨断霜”, 地上要直到三月才会慢慢长出绿叶来。

而这里已然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山前的桃花杏花竞相开放。他心中感叹南北差异之大, 在花树间跑了又停, 停了再走, 遥遥走在了前面。

“阿措快走, 再不进山就赶着烈日头出来晒头顶了。”眼见着就要到岳麓书院了, 他一扫行路的疲惫, 脚步轻盈了不少。

阿措嫌弃地看着脚面上的沾泥,小心地捡着干净地儿走, 路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地也不由赞叹了声。“这要是一大片金子就好了。” 战地摄影师手札

白家主仆两人从旱路到水路,奔波了月余,终于来到了潭州岳麓山下。

苟在仙界成大佬

“岳麓山是南岳衡山的最后一峰。”

白明简在洛阳朱府向朱平治要过各类地志,他跟阿措介绍道。“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 岳麓为足。据载岳麓书院是在清风峡口, 我们问当地人就是了。”岳麓山的山路上热闹的犹如市集, 有达官显贵, 有老弱妇孺, 将路挤得满满当当。

潭州当地人说话和官话有很大区别, 白明简上前去问,也没听懂,只听出了“上香”二字。

阿措向身旁努了努嘴,要他跟上来。

他们前边有一群头戴书生纶巾的年轻人沿着石板路在往上走。

“岳麓山上怎么这么多人?”

书生们被来往的路人挤得满头大汗,抱怨着叫苦连天。

“在清风峡中,道教云麓宫居山巅,儒家岳麓书院盘踞出口,佛教麓山寺位居峡腰。今日正是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山路上都是香客来麓山寺敬香礼佛的。”有位潭州当地的乡党在他们之中,也作书生打扮,很是了解情况,引着他们往峡口而去。

“没有过来上学的学子吗?”

“年前岳麓书院传出消息只定额招收二十人,比往年招收的人数更少。更奇的是,每年岳麓书院在三月下旬进行甄别招录,今年却不知为何提前在二月初旬,早就招录完了。”他们都是西北人,乡党在潭州年久,仍旧不改乡音。

白明简跟在后边,听得清楚,脚下不由一滞。他们从洛阳城日夜兼程,数着日子不敢误了……怎么还是晚了。

他望向阿措,眼底尽是慌张。

书生们似乎就是过来游玩揽胜的,听到乡党说岳麓书院的开坛讲学还要再过些日子,就从峡口转道,往麓山寺游玩去了。

白墙青瓦的岳麓书院展现在白家主仆眼前,峡口处亭台相济、楼阁相望,院落园林与山水相融,层层递进,甚是庄严气派。书院大门置琉璃沟头滴水及空花屋脊,枋梁绘游龙戏太极,间杂卷草云纹,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像是要验证这对联说的是真的,岳麓书院英才辈出,大门出入的都是身着玉色布绢襕衫,头戴四方平定巾的学生,他们或手持书卷,或拿着纸笔,三两成群,相互争论究理,神采飞扬,丝毫不掩少年人的抱负和志向。

白明简耳听的都是经学典籍,心中欣喜又不安,忙去到书院的门房问询。

他得到的回复,竟然真的是岳麓书院的招生在二月十五就结束了。

他不甘心地又问了几遍,看守的门房见惯了来岳麓书院络绎不绝的求学者,答复的极为客气。“岳麓书院每隔一月,韩山长就会开坛讲学,不论是否岳麓书院招录的学生,都能在讲经阁前旁听。”

大太阳底下,他心底冰凉,慢慢走到阿措的身边,声音涩然。“咱们只不过晚了四天。”

阿措坐在书院前歇脚的小亭子里,只是应了他一声,正撅了亭边的一根树枝在刮鞋上的泥,还叫白明简将靴子脱下来。“昨夜里这下过雨,一路上都是胶泥,你脚底下的泥都有三寸厚了,就不觉得重?”

岳麓书院是白明简梦寐以求的地方,从柔玄镇到洛阳城念念不忘就是要来这里。岳麓书院的治学气象真如自己向往的那样,望着那些书院学生,他心里更是难受了。

他垂下头,见阿措蹲在地上忙着磕鞋子的泥不理自己说的话,他也不好对她抱怨,满口郁闷的话都堵在了嗓子眼。

阿措将靴子递过去见他不接,歪头瞧他,噗嗤笑了一声。“少爷,你莫不是急的想要哭了吧?”

“胡说,天下书院那么多,就算这里不收,那我们……”他心中苦涩,说不下去了。

一个身着深衣的儒生往亭子里来了。

“诶,小心!”白明简见这人眯着眼睛,就往亭柱子上撞,连忙上前拉住。

“见笑了,见笑了!”这人扶了扶头巾,跟他们行礼,白明简还礼。阿措凑过去在这儒生的眼睛处,晃了晃手,笑着捂住了嘴,躲在了白明简的身后。

白明简瞪了阿措一眼,儒生不以为意,反而笑道。“鄙人非是盲人,就是得走近了才瞧得见。”他指着脚底下的亭子台阶说道:“你们不觉得这台阶修的小了些?”

白家主仆摇了摇头。

他们打量着这个儒生,他身上沾满了泥,许是眼神不好,在路上磕了不少跤。

这儒生站在亭栏处,扭过身子将沾泥的衣摆对着下风口,用山风吹干。他熟练的样子绝不是第一次做了,他安之泰然,还随意考教了白明简几句书文。

阿措心想这原来是个书呆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