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盟书(2 / 2)

第二日的秦国朝堂很是热闹,秦国皇宫崇德殿内,秦国皇帝项伯震端坐在龙椅上,左侧站着温玉承等一众文官,右侧站着东平王项坚等一众武将,“传大康使臣上殿!”

戴云头戴冠冕,身穿大康忠勇伯爵服饰,腰间挎着凌风剑和弯刀,手持大康使臣节杖,大步走进崇德殿,崇德殿中一片平静。戴云躬身施礼,“外臣大康忠勇伯戴云拜见秦国皇帝陛下!”

项伯震瞧得清楚,戴云果然是一表人才,一摆手,大声讲:“孤早就听闻大康忠勇伯生在百年忠烈世家,世代以武传家,今日一见,果然是英姿勃发,一表人才,前些日子孤在忙,今日得空来见见。不知忠勇伯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戴云继续讲道:“三年前康秦两国和谈停战,如今三年期满,外臣受康国皇帝委托前来与秦国商谈两国结盟,两个月前,秦国三十万大军驻扎豫州边境线,康国边境大军亦驻扎云州边境线上形成对峙之态势,为两国边境百姓计,外臣恳请秦国皇帝陛下怜惜两国边境百姓,与康国缔结盟书。”

“众爱卿,对戴大人的要求可有异议?”项伯震想听一听众大臣的意见。

秦国丞相温玉承第一个站出来,大声讲:“戴大人,秦国三十万大军足以横扫云州和襄州,为何要与康国结盟?”

戴云瞧着温玉承,冷哼一声,“温丞相,三十万大军又何惧?康国百万大军正枕戈待旦准备前往边境,三年前本将军和大康文肃侯戴大将军率十万大军收复襄州和云州,不知那时,秦国的三十万大军在哪里?本将军在中京城接受秦国刀客挑战无一败绩,想必尔等也很想和本将军打一架。本将军实为两国边境百姓计,边境百姓过得凄苦,一旦两国开战,受苦的是两国边境的百姓。外臣年幼时困于黄州乡野,曾受颠沛流离之苦,还有很多从秦国逃难过去的流民。秦国皇帝陛下以仁爱百姓而闻名,定会体恤边境百姓。外臣记得温丞相曾是外臣的手下败将,温大丞相,堂堂一国丞相定会体恤边境百姓。”

温玉承叹息一声,躬身施礼,“陛下,戴大人所言有理,秦国边境百姓日子着实过得不易,臣恳请陛下体恤边境百姓与康国缔结盟书。”

东平王项坚站出来,“陛下,臣多年征战也见过不少流民,流民日子过得清苦,陛下仁爱百姓,美名远播,臣恳请陛下体恤边境百姓与康国结盟。康国要将近一个月逃过去的流民送回来。这是签订盟书的条件。”

“戴大人,东平王所提条件可否答应?”项伯震脸色凝重,继续试探。

戴云笑着从衣袖中掏出两份盟书,回道:“秦国皇帝陛下,外臣离开康国之前康国皇帝授予臣全权,外臣自然答应,秦国近一个月逃难到康国的流民必须遣返,外臣只愿康秦两国边境和平相处。这是康国皇帝陛下所书盟书,已加盖康国玺印,望秦国皇帝陛下御览。”

一名公公走下来取走两份结盟之盟书递给项伯震,项伯震看了一遍盟书,频频点头,“戴大人,康国皇帝说得好,双方约束边境百姓和军士,互不侵犯,互不挑衅,开市做贸易,互市做起来,两国百姓皆受益。众爱卿,觉得盟书如何?拿下去给众爱卿看一看。”

一名公公手举着盟书在崇德殿内来回传阅一遍。

东平王项坚第一个讲话,“陛下,臣觉得此盟书可签,互市可易货,两国边境百姓皆受益。”

温玉承无奈地附和着,其余一众大臣纷纷附和。

此时只听见崇德殿外传来一个声音,“儿臣不同意!”这是太子项林的声音。项林自从失踪后衣衫不整,全身是伤,一瘸一拐地走进大殿,酷似暴雨天的落汤鸡。

项伯震大骂:“太子,你回来得正好,孤仁爱百姓,你擅自下令屠戮北戎和东胡流民,毫无仁德之心,来人,送太子回府反省。”

两名军士搀扶着太子项林离开崇德殿。

项伯震开心大笑,将两份盟书放在御书案上,一摆手,“用玺印!”他拿出秦国玉玺盖在两份盟书上,一份盟书保留,另一份盟书交还给戴云。

“戴大人,此次在中京城可有何收获?”项伯震继续追问。

戴云瞧了一眼东平王项坚,收起盟书,施礼道:“外臣首次来秦国中京城,方知秦国民风淳朴,百姓和善,皆好练武,强身健体,美酒诱人,美食可口,美人端庄大方,皆是陛下仁爱治国之表现。”

项伯震听着这些奉承话,脸上挂着笑,“东平王,瞧瞧戴大人真会说话,孤素来以仁爱治国。”

东平王项坚瞧着戴云,心中想骂人,“没想到戴云口才如此好,夸得人挑不出一点儿毛病。”

在旁的温玉承也是自叹不如,频频点头。

伴随着一声“散朝”,项伯震在两位公公的搀扶下笑着走出崇德殿,戴云第一个走出崇德殿,不想去瞧秦国那群官吏。温玉承拉着东平王项坚的胳膊,低声说:“东平王殿下,大康这个忠勇伯就是一个大忠似奸之人,不可深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东平王项坚冷笑道:“温丞相,戴云文武双全,聪慧机敏,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