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爱学习的郭皇帝(2 / 2)

“我朝商户子女可参加科考,已比前朝进步许多。但商人好利,对国家、民生并无关心,施政当施仁政,讲求仁义礼智,而仁者,往往既忠且义,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皇帝顿了一顿,似乎正在思考,接着又道:“另一方面,如果不重农抑商,因为利的驱使,耕种者势必越来越少,商人越来越多,从利而动也会在民间形成风气,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皇帝定定地看向杨真真:“大师傅说过的话朕都记得,你在提醒朕要注意免税群体的时候说,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会民心不稳,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国家安定的隐患,农业是根本,农民就是举国上下吃饭的保障,不能再提高商人的地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帝到底是皇帝,思维是清晰的,认识是清醒的,记性也是超好的。

唉,怎么变得不好忽悠了?

教的太聪明也不好。

杨真真在心里默默为商人们点了一根蜡,怪只怪商人轻国逐利这个特点已经深入统治者和士大夫认识,要为他们翻案是暂时不可能的了。

“朕今日听大师傅的话,受益良多,朕以为,商人如今地位甚是合理,但提高商业地位势在必行。本朝的商业必须发展起来,还要欣欣向荣才行,朕需要大量的银子来开辟盛世。大师傅可有提高商业地位的良法?”

“贫尼想想。”

沉思片刻,杨真真抬起头:“陛下可在每年年底开一个评选活动,评选大业十大工厂、作坊、商铺,上榜者,以朝廷的名义颁发金字招牌。”

“颁发?”

“就是赏赐的意思。”

“评判的标准可请户部拟定,从产值,销售额,应税数,用工人数,占地面积,是否出过安全事故等方面来综合评价。”

“安全事故?”

“就是在生产、销售、运输过程中,是否有人员伤亡发生?是否有卫生问题存在?”

“哦?”

还是不明白。

“有人员伤亡,就说明这家作坊对用工人员的生命不看重。什么叫卫生问题?比如生产出来的吃食让人吃了上吐下泻,生产出来的衣服让人穿了浑身起包和红点……”

“朕明白了。”皇帝打断杨真真的话:“就是草菅人命的行为。”

哎,虽然没得那么严重,但也可以这样理解,是不是?

杨真真点点头。

皇帝沉思,须臾抬起头:“甚好。朕就在朝会上宣布这事。”又看向周公公:“周喜成,大师傅的话你都听明白了吧,本朝要大力发展商业经济,一会拟个一二三出来。”

周公公心想,大师傅讲的那个故事我倒是记得很清楚,你们那些对话我倒是记得,但并不能完全理解。

算了,一会都写出来请陛下定夺吧。

将大师傅送出御书房,皇帝沉思了许久,让周公公把左相、右相和户部尚书叫来。

至于指甲刀精工坊,不着急,他要先跟三个重臣捋清发展商业的大计后,再宣静王和工部尚书来面授机宜。

想到静王,皇帝笑了笑,这个兄弟最近有进步,放在眼皮下盯着,果然是对的。

如今静王成了皇帝产业的大管家。

皇帝对静王和颜悦色了许多,最大的转变是,他听到静王的声音不再反感,甚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