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要让她主动收拾烂摊子,上赶着供养那一群的吸血虫?
当然,王姮明白,阿母这么说,应该是想让她有个“娘家”。
毕竟对于女子来说,即便嫁了人,也少不了娘家做靠山。
娘家给力,丈夫、以及整个婆家就不敢欺辱。
娘家如果靠不住,甚至是没有娘家,女子想要过得好,就只能寄希望于丈夫有良心,翁婆够厚道!
然而,赌什么都不能赌一个男人的良心,以及外人是否善良啊。
所以,在大虞朝,有个娘家,还是很重要的。
王姮从小就一个人在庄子生活,对于父母、对于家族,并没有什么依赖。
她完全没有“娘家”的概念。
左右她有阿母,还有楼彧——
看到王姮那精致的小脸上,几乎把她心底的所有想法都直白的、详细的写了出来。
姜侧妃丝毫都不意外。
她勾了勾唇角,轻声道:“阿玖,我知道,你不需要依靠娘家!”
“但,很多事,可以不用,却不能没有!”
“你与楼彧,从小一起长大,多年的情分,将来成了夫妻,即便没有男女之爱,亦有兄妹之情,他总不会欺辱你、伤害你!”
姜侧妃压低嗓门,轻轻的、缓缓的说道:“然则,人心易变。阿玖,你可以依靠楼彧,却不能只依靠他。”
有个“娘家”,也算是有个退路。
要知道,大虞朝有七出,亦有三不去。
女子若没了娘家,确实可以不被休,可也很难和离。
姜侧妃现在说这些,不是咒女儿,而是未雨绸缪。
就像她刚才说的,“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左右是顺手的事儿,提前安排个后路,将来用不到,自是最好,若是需要了却没有,岂不懊悔?”
说到这里,姜侧妃有些怅然。
她禁不住的想,几年前,她被王廪逼迫的时候,若娘家还在,是不是能够有转机?
或许,她依然逃不脱被当成玩物的命运,可心底总有那么一丝幻想与希望。
那时的她,真的孤立无援,逃无可逃。
自己有了深入骨髓的惨痛经历,姜侧妃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遭受这一切。
王姮:……有些道理。
阿母是想让她在王廪的儿子中,挑选一个做“傀儡”,由她这个长姐,代管家主之责?
对了。
渣爹有几个儿子来着?
王姮在庄子长大,对于王家内院,不关心,也不愿关心。
不过,她本着知己知彼的原则,对于自己的“家”,还是做了一定的了解。
王廪有继室崔氏,还有侍妾若干。
崔氏过门后,只生了一个崔昶,崔昶在兄弟中排行第五。
几个姬妾也各有所出,王廪名下的儿子们,排行应该已经到了……第八!
咦,还真不少啊。
只是,孩子有了虚齿,却未必能够长成。
就崔氏那恶毒、不容人的性子,王姮深受其害,自然能够想象得到,王廪的那些庶子庶女,日子定不会好过。
哦不,不好过都是好听的说法,更为难听、也更为现实的是:
王家有崔氏这个主母,这几年,总有白事。
比如,有个叫阿朱的侍妾,二子一女,三个孩子,病死了两个,“意外”溺水一个。
“等等!阿朱!”
王姮猛然想到,这个阿朱,似乎就是阿母曾经的陪嫁丫鬟。
所以,应该是阿朱又有了情况,阿母知道了,才有了今日有关王家家主的谈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姮微微垂下眼睑,掩藏住眼底那一闪而逝的精光。
“阿母,您言之有理!”
王姮抬起头,又是乖巧、天真的小模样。
她抿着小嘴儿,又圆又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写满了对于阿母的信服。
“阿母,您是不是已经有人选了?”
王姮软糯的问着。
姜侧妃没有察觉到异常,犹豫了一下,说道:“确实有个人选!你还记得阿朱吗?”
王姮:……果然是她!
王姮乖乖点头:“记得!阿朱阿姨是您的陪嫁奴婢!”
姜侧妃听到王姮称呼阿朱为“阿姨”,颇有些欣慰。
她知道,王姮会“尊敬”阿朱,是看在她的面子上——
长辈身边的,哪怕是个奴婢,晚辈也愿意高看两眼。
不是奴婢本身值得尊重,而是为了孝道。
“没错,她是我的陪嫁,与我一起嫁到王家。当年我怀你的时候,便让她服侍王廪……”
缓缓说了与阿朱的“纠葛”,最后,姜侧妃叹息道:“崔氏恶毒,她的三个孩子都夭折了。”
“如今,王家被遣返回沂州,阿朱在路上艰难生下一子,坏了身子,母子都要熬不下去。”
“你若愿意,我可以命人救下那孩子。”
“当然,你若无心做这王家的家主,也可不必理睬!”
姜侧妃的意思很明白,她只是跟女儿商量,并提供一个建议。
愿不愿意,都要看女儿自己的意思。
她,绝不强求,更不会以长辈的身份进行压迫。
一个阿朱,还没有这么大的脸面。
且,这件事不只是救人、攒功德,更是为了阿玖好。
王姮再次垂下眼睑:为我好?还给了我选择的机会?真、好、啊!
王姮内心住着的熊孩子,禁不住鼓起了腮帮子。
“……好!阿母,我考虑一下!”
……
官道。
距离沂州还有三十里的驿站。
王家众人,早已被这一路的艰辛折腾的精疲力尽、病痛交加。
王廪略好些,到底是男人,身体比妇孺们强壮。
但,他受了太多的刺激,整个人都十分的颓废。
没了进京时的意气风发,反而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死气沉沉。
被罢官!
被抄家!
十年的努力,全都化作乌有!
他,又被打回原形。
甚至比十年前都不如,那时他还有奴婢、部曲等等家产。
如今却——
王廪半死不活,谢太夫人则是真的病了。
她上了年纪,又是受刺激,又是风餐露宿,身体根本就受不住。
崔氏也“病”了。
哼,她才不要伺候那个老虔婆呢。
王家倒了,她没有及时止损的和离,而是跟着一起回沂州,已经足够厚道了。
侍疾?
不可能!
与其有那个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好好的照顾五郎呢。
崔氏并不知道,本该前往下游的楼彧,却饶了路,他要诛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