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现在天旱,倒是没那么容易腐坏。
这几日,总是有人在暗中观察,被何山的巡逻队发现了好几次,好在村里人警惕性都很高,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收好粮食,迁移大军出发在即。
村长通知最后一次清点各户情况。
这时,村里有几户人家提出了不跟随村子一起离开。
这几家都有些存粮,要么在其他地方有亲戚,要么在镇子上有营生,不想跟着村子里的那些走投无路的人背井离乡。
队长好好分析了厉害,还是几家坚持要留下。
其中,就包括了原主的娘家。
他们的理由也算合理,何光祖在县里的书院念书,若有战事,书院会带领学子一同迁移,他们一家决定,跟着书院。
一群读书人总比一群泥腿子要受人待见,不管到哪里都比较好行事。
最终跟着一起上路的,算上何依依家一共五十八户。
其中有十二户带了外村的亲朋一起。
都是到村长那里签了文书作了保的,如果出现问题,作保的人家会被一同赶出村子。
何依依家人口最多,家里的下人护院、两家铺子里签了身契的家奴,还包括了铃铛一家四口,再加上这些人的家人。
浩浩荡荡的将近一百人。
这些人自然没有办法并入村里管理,便单独成队,走在村子最前面。
中间是老弱妇孺,各自守着自家的粮车。
最中间有几辆带着车棚的马车,里面铺了厚厚的棉被,这里坐着的,是村里的三个孕妇,五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八个三岁以下的孩子。
两侧是各家的轻壮,最后跟着巡逻队的人压阵。
因为路上灾民太多,他们最终没有选择夜里出发,而是在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加入了北上的队伍。
一行超过四百人,七八十辆各色车架,队形整齐,精神头十足,看着跟一旁的灾民格格不入。
何依依默默吐槽,这也就是闹灾荒到处都是流民,要是在太平时候,非被当成叛军流寇抓起来不可。
这时官道上已经有很多灾民了,大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或者三五家结伴。
看见这么庞大的队伍,都想搭上线一起走。
有大胆的过来攀谈,但是外围的轻壮在经过了上次袭村事件之后又被特训了两天,现在个个装的冷面少言,一副不好惹的样子,活脱脱宋澜N+1号。
见没办法搭伙同行,很多人便远远的坠在小荷村的队伍后面,一时间,四百人的队伍竟然走出来了千人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