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巴拉韦,我的小镇(2 / 2)

除此之外,就是包围着聚居点的大量农田。

整个下谢贝利一直被誉为弼琶罗的“面包房”,巴拉韦作为曾经她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都是粮食的主产区之一。

尽管如今这些农田早已被废弃,甚至长满了杂草,但石磊看着它们,依旧像是在看一座金山。

因为在汉唐人的眼中,有土地就会有农田,就可以种粮食,就可以聚集人口。

并由此发展壮大,成为富庶之地。

更何况石磊还是幸运的。

巴拉韦虽然是沙漠气候,但因为位于弼琶罗的南部,这里的雨热条件还是不错的。

年降水量常年保持在400毫米以上。

谢贝利河的支流戈夫河又相距不远,几乎穿城而过。

这意味着无论是搞种植业还是搞畜牧业,巴拉韦都有足够的条件。

农业为百业之本,有了农业就可以支撑起领地的发展。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巴拉韦没有工业基础。

或者说,整个弼琶罗现在都没有像样的工业。

尽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就有绿柱石、石膏、铁、锰、镍等多种矿产,甚至还有石油和天然气。

但弼琶罗一直都是以农业产品为主要出口,活畜、香蕉、皮革、木炭、鱼和乳香是拳头产品。

一圈逛完,石磊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蓝图。

先发展农业,恢复生产,聚集人口。

然后再发展工业,最后甚至可以开展旅游业。

这是一项长久的计划,目前还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

石磊觉得,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组建一家勘探和规划公司,通过专业人才和高新技术为巴拉韦制定出一条发展之路。

否则,一切都靠他自己来纸上谈兵,最后一定会好心办坏事。

在心里把这些都计划好之后,石磊就叫法拉赫把车停了下来,准备安营扎寨。

他们俩是抢先赶来探查情况的先锋,大部队还在由扎伊德率领,正在后面徐徐赶来的路上。

估计等到达这里至少还需要三四天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石磊本来是准备在这里等他们到来的,但现在他却改变了想法。

目前时间对他来说还很宝贵,石磊不想在这里百无聊赖的再等上三四天。

他希望能在幸存者赶来之前,先做点什么。

车辆很快在聚居点的一处广场停下。

这里位于土路的东侧,靠近港口,一抬头就能看见碧波万里的大海。

法拉赫跳下车子就开始从车斗里往下搬运宿营所需要的物资。

聚居点里的房子都已经不能住人了。

偶尔有一两栋外观看起来还完好的,石磊也不敢确定它们是否依旧坚固,所以干脆直接搭帐篷过夜。

两个人手脚麻利的忙碌起来,不一会儿帐篷就搭好了,火堆也升了起来。

法拉赫一边就着篝火准备晚餐,一边听石磊和他商量事情。

“老法,我决定不等扎伊德了,咱俩先去木骨都束。”

听到石磊改变原有的计划,法拉赫并没有惊讶。

他知道石磊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