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然一动不动,如同一块望夫石一般。
柳如霜偷偷扯了扯谢伯渊的衣袖:“渊哥哥,你看?”
谢伯渊看过去,冷哼了一声。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想要娶他姐,远着呢~
要不是因为知道大姐要离开,最近些年也不呆在京城,今日他是绝对不会允许他接近大姐的。
柳如霜看着夫君气鼓鼓的模样,偷偷笑了笑。
要她说,大姐和李凌泽在一起,也不错,救命之恩、知根知底,日子不会差。
另一边。
徐翠娘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自己儿子:“刚才让你主动些,你给我当锯嘴葫芦,要气死我啊你!”
张维无奈:“娘,你也看出来了,谢姑娘对我无意。”
说着,顿了顿,看向李凌泽:“而且,宁安侯世子对她有意。”
“这我还看不出来?”徐翠娘不以为意:“但这不是还没成嘛~这还没比过,你就认输,可真是有本事。”
张维苦笑:“娘,我看得出来,谢姑娘对宁安侯世子很特别,我也不想自取其辱了。”
听到这话。
徐翠娘沉默了。
许久,叹了一口气:“哎,也是咱们家没福气~”
“算了,你说得对,我也不为难你了,好好为朝廷做事,若是遇到心仪的姑娘,直接告诉为娘。”
张维点头:“知道了。”
看着李凌泽的背影,他有些失神:若是自己当初勇敢一些,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这段日子,他和谢伯渊走得很近。
闲聊之间,两人也聊到了往事,他也因此知道了李凌泽和谢家的渊源,可还是比自己和谢令和初次见面时要晚。
当时,
他第一次见谢令和就新生好感。
可是,因为家境不想耽搁人家姑娘,因此退缩了。
如今,他有能力给未来妻子幸福,可也永远的失去了一个姑娘。
耳边,徐翠娘的声音唤回了他的注意力:“维儿,我们也回去吧。”
张维释然一笑:“好的,娘。”
过去不可追,他要学会往前看。
徐翠娘苦口婆心:“维儿,伯渊是个好的,你和他合得来,可千万不要因为令和而疏远了这个朋友,知道吗?”
张维重重点头:“娘你放心,我省得的。”
……
8月初从京城出发,天气炎热,队伍里有柳夫子、柳三万夫妻和二叔两口子五个年纪大的,谢令和担心他们中暑受不住,因此走得很慢。
走走停停。
比预期的一个月多了半个月,才抵达了长海镇。
重返故乡。
虽然只离开了小半年,可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首先。
把柳夫子送到了私塾。
谢令和关心道:“夫子,这些日子你劳累了,多注意休息。”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柳夫子也挺喜欢谢令和,闻言笑着点头:“知道了。”
“对了令和,下次你来找我,咱们再聊聊你的识字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路上,她无意间聊起了自己办的识字班,柳夫子很感兴趣,和他聊了很久,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谢令和:“好。”
送别柳夫子。
谢令和又把柳三万夫妻送到了家。
然后。
他们踏上了回乡之途。
……
杏花村。
九月半,刚收完粮食,家家户户难得清闲了下来。
村口。
一大群人坐着闲聊。
这时。
两辆马车驶来,顿时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这马车好像是来咱们村的?”
“没错,是来咱们村的。”
“这马车我瞧着咋有些眼熟?”
“是吗?”
“我看看呢?”
“有吗?我咋没印象?谁啊?”
“……”
很快。
马车逼近。
有人眼尖看清楚了驾车的人,惊呼:“这不是谢二河吗?”
“谢二河?!”
“那和姐儿她们也回来了?”
“可算是回来了。”
“这走了足足半年了吧?”
“差不多了。”
“我还以为不回来了呢?”
“怎么可能?”
“……”
这边。
谢二河也看到了乡亲们,亲热地打招呼:“老吴、老张,好久不见了。”
“二河,呦喂,你这是发大财了?”
“可不是,瞧这衣服,光鲜亮丽的,要不是二河主动给我打招呼,我都不敢认。”
“……”
谢二河低头看了看身上的穿着,笑呵呵:“都是伯渊媳妇儿给我买的,孩子一片孝心,我也不好拒绝。”
“我从京城也给大家带了特产,有空来我家拿。”
众人又惊又喜:
“真的假的?”
“还给我们带了礼物?”
“这感情好。”
“……”
谢二河又道:“和令和他们一起买的,他们出的大头,说是要感谢大家对他们一家的照顾呢。”
“哈哈哈……”
“应该的应该的。”
“好说好说。”
“……”
冷不丁,有人高声道:“你们还不知道吧?仲济和叔泽考中秀才了。”
这话一出。
谢二河喜出望外:“真的?”
吴红不敢相信:“都考上了?”
谢季浚大喜:“我就知道,二哥和三哥没问题。”
谢令和从众地露出惊喜的笑容。
虽然,她一个多月前就已经知道了。
谢令芬掀开窗帘:“真的吗?这可太好了!”
谢令爱:“二哥、三哥真棒!”
“……”
乡亲们纷纷答:
“千真万确。”
“可惜你们不在,没吃上村里办的酒席。”
“那天可热闹了。”
“何止,还有富家老爷专门带女儿来做客,想要当场嫁女儿呢。”
“对对对,可把仲济和叔泽吓坏了。”
“好在令和不在家,族长借此都拒绝了。”
“令和,你一回来,媒婆怕是要把你家的门给踩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