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在军营中,安安稳稳度过了几日。
他凭借着自己的果敢决断和智谋,逐渐在张辽、吴懿、贾诩等人面前树立起了威严。
众人对他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怀疑逐渐转变为敬重。
一日,贾诩匆匆来报:
“吕布传来军令,让兵曹尽快出发,讨伐王匡。”
杨业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问道:
“吕布有多少兵马?”
贾诩恭敬地回答:“三万众,我军合兵四万。”
杨业又问:“王匡呢?”
贾诩回道:“王匡没了袁绍的支持,还有两万多兵马。”
杨业微微点头,自信地道:
“优势在我军。”
贾诩也表示认同:“没错,不过需要速战速决,否则联军的增援必至。”
杨业赞道:“善。”
随后,贾诩将收集到的情报娓娓道来:
“河内经过数次大乱,百姓非常穷困疲弊,根本凑不出两万多人马的兵粮。”
杨业好奇地问道:“王匡是怎么解决的?”
贾诩面色凝重,解释道:
“他会派一些门生在其属的郡县里,寻找官员及豪绅的过失。”
“一旦发现立即关押,然后判定罪责让他们用钱或粮食来赎罪。”
“如果延误期限就要灭其宗族,以树威严。”
杨业听后,不禁感慨道:
“果然联军都是人才。”
杨业率领着自己的军队,一路疾行,前去和吕布会师。
到达营地后,顺利见到吕布。
吕布升帐聚将,那高大威猛的身影散发着强大的气场。
他挑衅地望了杨业一眼,眼神中似乎带着一丝轻视。
杨业微微挺胸,落落大方施礼道:
“参见将军!”
吕布扬起下巴,语气生硬地道:
“不必多礼,兵贵神速。”
“我军必须赶在联军增援前,击败王匡,完成义父交代的任务。”
他特意咬重“义父”两个字,仿佛在向杨业强调自己与董卓的特殊关系。
杨业面色平静,回应道:
“将军有什么安排,尽管吩咐。”
吕布双手抱胸,沉声道:
“王匡以从事韩浩率领兵马,驻扎在孟津对岸,防御我军。”
“他亲自调遣‘泰山兵’,驻守河阳津。”
杨业听到“泰山兵”三个字,神色瞬间凝重起来。
他深知泰山兵都是精锐,往往能够以一当十。
面对这样的强敌,杨业心中明白,这场战斗必将十分艰难。
但他也毫不畏惧,暗暗思索着应对之策。
吕布扫了一眼杨业,大声道:
“杨兵曹,本将军打算从平阴县渡河,抢占河阳津。”
“你从孟津渡河进攻,讨伐韩浩,如何?”
杨业微微一怔,瞬间明白了吕布的心思。
他这是想分兵,不想带上他们这支被视为“累赘”的队伍。
杨业心中虽有不满,但面上却不露声色,微微点头道:
“善。”
两军刚会师,便再次分道扬镳。
吴懿心下一沉,调侃道:
“吕布自恃武勇,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肯定会吃亏。”
张辽则面露担忧之色,道:
“兵曹,要是吕布久攻不下,我军也会受到影响。”
杨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道:
“别管他,让他和王匡死磕,最好撞得头破血流。”
“我麾下一万人马,足够收拾河内,何须吕布之助。”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问道:
“莫非兵曹有何妙计?”
杨业眼神坚定,下令道:
“传令下去,大军隐匿行踪,即日起不得生火造饭。”
众人听闻,虽心中不解,但也知道杨业必有深意,纷纷领命而去。
杨业心中已有了全盘计划,他要在这场战斗中展现自己的实力。
时间悄然流逝,杨业的部队耐心地等待着时机。
这一等,便是足足七天时间。
而吕布进攻河阳津,也已经过去了三天。
贾诩匆匆来报:“启禀兵曹,吕布派来信使,督促我军进军。”
杨业依旧气定神闲,坐在那里,微微摆手道:
“别管他,先让他吸引河内兵马的注意力。”
贾诩面露担忧之色,道:
“只怕事后,吕布会向相国告状。”
杨业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道:
“不会,吕布心高气傲得很。”
“他只会猛攻河阳津,将怒火宣泄在敌军身上。”
贾诩微微点头,信服道:
“属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