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一处幽静的宅院内。
杨业与荀攸秘密会面,气氛肃穆而紧迫。
荀攸目光坚定,压低声音道:
“我已探得具体消息,两日后董卓将要去郿坞。”
“公卿大臣会到长安城横门外,为其送行,这是动手的绝佳时机。”
杨业微微皱眉,抬手示意荀攸保持沉稳:
“公达,稍安勿躁。”
荀攸目光中闪过一丝疑惑:“君侯,您后悔了吗?”
杨业轻轻摇头,掷地金声道:
“非也,除董乃天下大计,不可轻率行事。”
“我昨日觐见董卓,他安排刀斧手在偏殿。”
“不除掉董卓,我迟早会有性命之忧。”
荀攸眼神凛然,急忙问道:
“君侯有何高见?”
杨业双眸深邃若渊,缓缓道:
“董卓既然敢大张旗鼓地行事,那么十有八九是陷阱。”
“公达这时候采取行动,岂不是给董卓送把柄吗?”
荀攸仍有些不甘心,追问道:
“君侯,何以见得?”
杨业微微眯起眼睛,分析道:
“我战胜王匡、孙坚、曹操,董卓尚且有此疑心、戒心。”
“他出行郿坞,怎么可能一点准备都没有,他必定会设下重重防备。”
“若我们贸然行动,不仅难以成功,还会陷入绝境。”
荀攸听后,心神震颤。
他不得不佩服杨业的心思缜密,考虑问题角度全面。
荀攸沉思片刻,感慨道:
“君侯所言极是,是我考虑不周。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杨业沉默片刻,筹谋道:
“此事需从长计议,我们不妨暗中观察董卓的动向,寻找他的破绽。”
“同时,也要联络更多志同道合之人,壮大我们的力量。”
“贸然除掉董卓,长安也很难安定。”
“我父亲更来不及调遣兵马,天下还会经历一场新的祸乱。”
“只有等机会降临,我们才能一举除掉董卓,还天下一个太平。”
荀攸点头表示赞同,忐忑的心平静下来。
两人又继续商讨起后续的计划,为那艰难的除董大业精心谋划着每一步。
杨业呷了一口清茶,继续分析道:
“司徒王允,迫切地想除掉董卓,掌控朝廷大权。”
“并州的士族、将军,都很支持他。”
“我们不妨从此入手借刀杀人,好将自己摘出来。”
荀攸沉思片刻,感慨道:
“确实如此,王允在朝中威望颇高,若有并州军支持,势力不容小觑。”
杨业眼中闪烁着光芒,充满豪情地道:
“司徒公掌政,又有并州军支持,兼我父亲为外援,何愁不能成大业?”
荀攸点了点头,沉声道:
“好,我听君侯的安排。”
杨业又严肃地警告道:
“此次董卓出行,肯定会在长安留下后手。”
“说不定是引蛇出洞,杀鸡儆猴,公达不要撞上去。”
荀攸神色凝重,拱手道:“遵命。”
杨业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公达继续潜伏,时机很快就会降临。”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确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杨业微微皱眉,道:
“如今我在朝中,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一直没能见到天子。”
荀攸思索片刻,回应道:
“兴许是董卓害怕和畏惧君侯。”
杨业目光坚定,沉声道:
“董卓当然会心怀警惕,可他越警惕,我们越要反着来。”
荀攸眼中露出疑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