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五胡”最终去了哪里?(2 / 2)

【胡人开始占据优势地位,实施胡尊汉卑的策略,甚至贬低性地将汉人称为儿奴和狗,这些胡人通常自诩为国人,以显示其族群的高贵身份,并在某些情况下,如石赵政权,禁止使用胡等带有贬义的称呼,此外,这些由北方民族建立的渗透王朝,如刘渊所建采用了一种区分管理汉语与胡族的策略。】

【即胡汉分制,例如刘渊所设立大单于及单于台,来管理匈奴及其他胡人。采用匈奴的传统政治体系,而对于汉人,则通过司隶、内史等官职进行管理。借鉴西晋的政治架构。】

【从五胡乱华时期起,多个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羌等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与当地汉族混居。】

(为什么叫刘渊,是因为预知了未来给晋书的修订工作增加难度)

(五胡十六国这么乱北边的汉人人口依旧占绝大多数,士族还建立起一个个邬堡和地主武装,实际上硬的很,而且五胡十六国的政权最终还是必须与这些汉人士族和老百姓合作政权才能稳定,所以五胡乱华会让汉人灭亡本事就是个虚假叙事)

(刘渊是有理想的人,但刘聪显然是没有的。还有当时西晋在长安,物资也极度匮乏,因此我觉得去汉陵捡漏无可厚非,毕竟活人比死人重要,国家比阴间重要。)

大汉

“放肆!放肆!这些后世的皇帝都干什么吃的,都打到家门口了!”

刘彻气的直拍桌子!他致力于攻打匈奴,反到后来让匈奴直接撬开了家门口。

霍去病更是双眼通红的看着天幕!

现代

【建立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北魏、北齐等诸多政权,这一动荡的历史过程持续了约三百年,这种大范围的民族流动和迁徙,不仅改变了各民族原有的地理分布,也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到了两晋南北朝后期,原本活跃的匈奴鲜卑等族群逐渐消失,主要被融入汉族之中,显示出华夏化过程中,政治身份的重要性。】

【超过了血缘与文化因素,例如政府户籍中的民族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尽管他们可能仍保留着之前的非华夏身份的记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忆逐渐淡化,使他们完全融入汉族社会,人们有时会误解汉化为同化的过程,认为是一个人口较多的群体,改变少数群体生活方式的现象。】

【但实际上,历史上北方的五胡族群不仅在军事上有优势,人口数量也颇为庞大,完全可以维持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然而他们选择了一条主动汉化的道路。所谓的汉化并不是简单的被汉人同化,而是一种更复杂的文化和政治融合过程,事实上,汉朝初期并没有汉人这一概念,只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民。】

【直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整合各地的文化和制度,形成了独特的大一统汉制,这种知道的采纳者便成为了我们今日所知的汉人,展示了政治制度,在构建“国族”认同中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北魏的统一,和南北朝对峙格局的形成,五华乱华时期逐渐走向终结。】

这段话看的各时空看的眉头紧皱,虽然没有细讲汉族是怎么差点被灭族的,但是从灵性的片段能听出,当时的朝代是有多乱了,十六个国家争夺政权,这百姓怎么能好啊?!

东汉末年

诸葛亮看后说道,“若是我们一致对外,也不会这样的情况了!”

这话给刘备灵感,顿时激动的看向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