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面不只有这三个女人,还有几个过来帮忙的。
这时候大家算是农闲,顺手能帮忙家庭妇女们凑在一起也就帮忙干了。
昨天王城北急的上蹿下跳,到处说收粮食的事儿。
大家现在凑一起正在聊,宁玉进屋把小妹放到炕里面,也坐到一旁,伸手帮柳叶糊浆糊。
她把一张布糊满浆糊,随手递给旁边的嫂子。
这嫂子宁玉也认识,是柳叶家前院的。
叫赵乾家的。
赵乾媳妇儿不是本地人,早些年逃荒过来被赵乾收留,两个人自发组成的家庭。
媳妇儿原来在外面,是给山匪们做饭的。
来到这儿也颇费些波折,好在两口子感情不错,赵乾媳妇儿干活儿格外麻利,把布罗成一摞,又往上面涂榆树胶的时候,骂骂咧咧说道:
“生孩子没屁眼儿的镇长,一年到头在咱们头上薅羊毛,你说哪一年不来这一出?
我们年年遭灾,朝廷年年征粮,咱们一粒儿没得着,还得从牙缝里挤出来孝敬他大老爷。
这哪还是大老爷,这不纯纯大土匪吗。”
柳叶一边苦笑,一边做手里的活儿跟他打趣儿。
“我说二嫂子,这话咱们说说罢了,你万一传出去,有那好信儿的,还不得让镇长把你抓起来。”
“他抓啊,老娘怕他,”赵乾媳妇啪的一声,把手里的擀面杖在桌子上一拍,叉着腰说道:
“自从嫁了你二哥,我也算是从良了,这要换到以前叫上几个爷们儿,半夜能把镇长家大门连墙带门全给他推了!什么狗娘养的!”
柳叶娘连忙打哈哈:
“好啦好啦,二媳妇儿这脾气得压压,身旁还这么多小妹子,都让你带坏了。你这大马金刀,这帮丫头哪受得了。”
这屋里面总共就这么几个小姑娘,能听懂话的,赵乾媳妇寻思也就柳叶和宁玉。
“嗨,嫂子,我这不是气上头了吗?
随便骂几句。
柳叶儿你看的严,不怎么出门还罢了,宁玉这自己顶头过日子,什么事儿没经过。你就说嫂子说的是不是理儿吧。”
“嫂子最是侠义,这话说的肯定没毛病,不过咱胳膊拧不过大腿,我看村长一大早就找了人,不知道去家里说什么,估计是想办法打哈哈,年年村长都是哭穷,把咱们要交粮这事儿拖到第二年。”
宁玉也记得这些事儿,顺势加入聊天。
说起这个柳叶娘也不赞成:
“看起来是拖住了,其实上面记着账呢,这两年村长比别的村的人说话越来越不占地儿,原本咱们不该搬到半山腰,连块地都没有,可是咱们拖的东西太多了,村长去说人家就不给了。”
几个人瞬间安静了下来,没办法,也不是非要闹成现在这种样子,实在是没有啊。
屋里只剩下手里活计发出的动静。
隔一会儿柳叶才挑起话头。
“今年也还好,咱们搬上来的早,也不知道这些年怎么这么难。
我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日子还好过,当时一到秋天,村里村外地里都黄澄澄的,过年的时候谁家不割点肉,谁家不包点饺子。现在想吃个荤菜,见个油星都好难。”
按照宁玉学过的知识,宋朝时候灾荒还是很严重,有几年还有瘟疫。
但那时候统治者对于这些还算是积极应对,可到了现在宁玉才知道,所谓的积极应对,只是史书上写的,到百姓这只有苦上加苦。
“听说南边今年收成不错,北边没有发洪水也收成的,怎么就缺这么多粮呢?”
“还能因为什么,打不过外面呗,我听我当家回来,讲这两年朝廷年年输,那军饷不要命的往里投也没打赢,到时候人家上门要银子,要粮食要女人,这皇帝不给能行吗。”
为了生计,男人们常年做各种活计在外谋生,很多人到年底才回来一次,走南闯北多了。信息就沟通了起来,虽说大家不太理解朝政,但是小道花边新闻从来不缺。
“那皇帝老儿在京城风光着呢,还偷偷逛窑子呢。”
“国都要没了,还想着裤裆里那点事儿啊?”
“那你说,男的不就看中这一点,碰见好看的姑娘,谁不想上去看两眼摸一摸。咱女的,还只能拿眼睛,那男的兜里再有两个子儿,手头再有那么点权,那可不就凑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