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店铺,二十四位伙计,每人一两四钱,共计三十三两六钱。
至于猪场,三十一位饲养员,每人虽仅一两,却也是三十一两。
我与唐雨柔,二人共担四两白银。
所有人加起来,总计一百二十六两。”
张三牛话音未落,心中已默默盘算,那每月一百三十五两的盈余,在支付了这一百二十六两的薪酬后,仅余九两白银。
九两银,于寻常百姓家而言,或许已是丰盈,但于张三牛而言,却是寥寥无几,未来的发展,处处需要银子,这九两银子,实在是什么都干不了。
张三牛不自觉地揉了揉脑后,苦笑中透着一丝无奈:
“猪场一直处于亏本状态,等以后盈利了,应该会好上不少。”
目前猪场总计有32名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投入便有33两,却没有任何收益,属实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猪场处于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入不敷出属于常态。
张三牛继续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打算将我们的生意延伸至邻县,从运输队中精选八人,作为两县之间的桥梁,专司货物往来。”
张运国闻言,目光深邃,似有所悟:
“运输队十六人,确是人手充裕。”
张三牛眼中闪过一抹决断:
“如此,既能解决运输队的冗员之困,又能为扩张之路铺石垫基。”
张运国闻言,微微颔首。
张三牛话锋一转,悠然问道:
“父亲,粮食的回收状况如何?”
张运国闻言,面上露出几分满意之色,答道:
“总计得粮三百二十五石,花费约莫六十两银子上下。”
张三牛轻轻点头,沉吟片刻后道:
“如此甚好。日后家中盈余,需得预留三成,专用于购买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应对可能的荒年。”
张运国闻言,眉头微蹙,似有所虑:
“只是,这芝麻等作物,年景不同,产量难测,今年尚能回收一些,往后却难保无忧。”
张三牛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道:
“父亲勿忧,儿已有了计较。待我与邻县商路打通,便可将邻县的芝麻运回来,解燃眉之急。
再者,也可以激励乡亲广泛种植芝麻,我们与之订立契约,确保来源稳定。如此一来,何愁芝麻不继?”
言及此处,张三牛又想起一事,补充道:
“还有一事需得父亲操劳,我日后或有远行,家中账目恐无暇顾及,不如聘请一位账房先生,代为打理,以免疏漏。”
张运国闻言,立刻应承:
“此事易办,明日我便去物色一位可靠的账房先生来。”
张三牛接着说道:
“再者,为求稳妥,不妨令各店铺也兼营粮食与芝麻的收购,也是好事一桩。”
张运国听后,眼中闪过赞许之色,点头道:
“此法甚妙,既能分散风险,又能确保家中粮食与芝麻的供应,确是省心省力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