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崽的眼睛像极了江桃,每当他用稚嫩的声音叫出“妈妈”的时候,江桃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剧组的戏拍了三分之一,江桃瘦了十斤。
剧组的生活是艰苦的,尤其是拍摄战争片,经常需要在户外拍摄,风吹日晒,偶尔还有爆破戏,条件十分艰苦。
但江桃从未抱怨,只踏实演戏。
随着拍摄的深入,江桃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导演和其他演员的认可。
她的演技自然而富有层次,将角色的坚强与柔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导演对江桃的表现赞不绝口,甚至在剧组中公开表扬她,还给江桃递了两个本子,其中还有一个小制作的女一号。
江桃的名声逐渐在业内传开,她也开始收到更多的片约和广告邀请。
此时鹏城的周定国,却苦于没有单子。
他跟江建明带着钱来到鹏城,租了个大平层商铺,用来卖建材。
周定国和江建明刚开的时候,俩人站在鹏城的街头,望着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心里一股干劲。
鹏城,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商机无限,充满了竞争和挑战。
他们俩的打算是先找个好位置商铺。
为了节省钱,周定国和江建明没住招待所,四处打听着找铺子。
一天下来没有合适的,他们就蹲个桥洞下面睡觉,
来的时候带的有被子跟衣服,这边天热,睡桥洞也不冷。
这时候市场上建材店不多,大多数店铺卖的东西比较单一,而且质量不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
他们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得建立自己综合性的商铺,首先要高质量、其次就是选择性要多,建材物品要全面一些。
那这样铺子就得大!
俩人找的时候,希望找到一个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但这样的地段租金昂贵。
经过反复比较,他们最终选择了一个靠近新建商品房的地方。
这里虽然不如市中心繁华,但租金相对便宜,附近在搞建筑,刚好有市场。
铺子谈好租下来以后,就开始跑市场。
周定国和江建明在决定开设建材商铺之前,也是进行了调查。
他们还从学校里,花钱找了一个大学生当顾问。
他们跟着了解才知道,国外的建材材料比国内质量,款式,材料,好很多。
而这两年,随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对新型建材企业的鼓励政策,市场上对于高质量建材的需求正在增长。
他们决定利用这一政策优势,专注于提供新型和高质量的建材产品。
引进国外技术和生产线受到国家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的政策启发。
周定国和江建明决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建材生产技术。
他们通过这个大学生,砸了一万块钱进去,多方联系后成功引进了一条自动化的墙地砖生产线?
这在鹏城可是头一个。
他们的大胆举动,也为他们商铺产品增加了一个优势。
随着深入了解建材市场,还有大学生的话里的消息,他们了解到华国正在重点解决卫生陶瓷漏水问题。
从这件事能够看出,产品质量也是企业商铺能长久生存下去的关键。
俩人跑到距离家里千里的地方开铺子,可不是小打小闹,玩几天就回去的。
所以质量必须有保证,让他们的建材商铺能一直开下去。
周定国跟江建华各种跑,找到了一个高品质的陶瓷地板。
这家工厂的陶瓷产品能够达到国家的新标准,质量十分好。
单单只有这两样还不行,要想开综合性的建材商铺,不能局限于一两种产品,而是要给顾客提供很多选择。
他们的商铺开始销售多种水泥品种、不同类型的平板玻璃、以及丰富的卫生陶瓷和釉面砖,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周定国和江建明又开始联系石膏板、岩棉、塑料地板,灯具等新型建材产品的厂家。
他们随身带着书,不断的学习,请了建筑大学的学生一起,找这些厂家寻求合作。
创业初期,铺子刚租下来,钱也都砸了进去,周定国和江建明还是挤了一百块钱出来,搞了个开业活动。
请了个舞狮队过来,热闹热闹,就当宣传了。
周定国这还是跟当初的光辉市场学的。
铺子开张后,他们也没舍得租房子住,而且在商铺最里面,搞个小铁床,俩人就在那睡觉。
买了个炉子跟铁锅,吃饭就在后面自己做。
为了节省成本,定的货到了以后,他都是自个搬运和装卸建材材料。
地板砖跟灯具那些到了,俩人拿着毛巾把这些东西一件一件的擦干净再摆好。
材料都到了,俩人兜也空了。
周定国和江建明决定去拜访一些建筑工地和装修公司,希望能够直接与负责人交谈,介绍他们的建材产品。
周定国拿出了走之前,江桃给他买的一套西装出来。
他摸着西装,脑海里都是江桃的模样。
来这边好几个月了,不知道江桃跟胖崽在金华怎么样。
他都没时间过去看看。
人靠衣装,这是江桃走之前非要给他买的一套衣服,说他出去跟人谈合作的时候,穿着随便,人家会不重视,所以特别强硬的给他买了一套。
大热的天,周定国好好的洗个澡,穿上西装,拿了个黑色公文包,包里是准备的产品样本和宣传册,带着江建华一块去了工地。
周定国在这边打听过,也见面给烟的认识一些人,他今儿要见的,是一个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您好,我是周定国,这是我的合伙人江建华,我们是新开的建材商铺,专门提供高质量的建材产品。”
周定国微笑着伸出手。
这位项目经理人长的胖,眼睛有些小,见人先笑,十分和气。
跟周定国握了手后就看了看他们的宣传册,又看了看他们带来的样品,显得有些犹豫。“你们的产品看起来不错,但我们已经有固定的供应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