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2 / 2)

长安一小吏 唐横刀 1943 字 4个月前

见到这位千户大人之后,李少知更加相信自己心中所想,皇帝,绝对不是那个简单的傀儡皇帝。

………

……………

很快,回京的日子就到了。

冼方邯挑了一百名虎甲亲卫跟随自己入京,其实也是在保护楚国使团。

但真正入京之后,他就只能够带着十名亲卫了。

这一天,城中大多数的百姓都来送别了冼方邯,场面非常的宏大,相比于楚国使团入城的那一天,形成了鲜明对比。

梁其贤望着那人山人海的百姓,对着坐在自己身旁的宁无道说道:“看吧,这场仗我们输的是有原因的。”

李少知穿着那身虎甲虎盔,骑着血色战马,来到梁其贤的身旁,问道:“将军让我来跟大人说一下,此次进京路线由将军定,大人可有异议?”

梁其贤依旧是那副让人捉摸不透的笑脸,“没问题,自然没问题,都听将军的。”

永晋城到新京城,有一千里的路程,路途遥远,这将近五百人的队伍,按最快速度估计,也得将近十天。

这个结论李少知还是有点接受不了的,毕竟时间越久,不可控因素就越多。

军队几万人行进,急行军十来天也能赶这点路了,这区区不到五百人,却要走上十天。

可是仔细想了一下,军队有严明的军纪,并且真要急行军,国家会给出特令,畅通无阻,而且还是这种平原地带。

如果扣除这些条件,一只军队早走这个距离,起码得一个月。

李少知驱马来到冼方邯的马车旁,说道:“将军,这一路北上,路线可已选好?”

“在我国境内,走哪条路都是安全的,直线走,陵川、茗城、辅悦、新京。”马车内传来冼方邯的声音。

李少知立马在脑海里想出鄞国的版图,陵川郡——茗城——辅悦郡——新京城。

这一路确实是直线北上。

希望一路相安无事,李少知心中默念。

很快,使团就走了一条,傍晚时分,他们选择驻扎在陵川郡与永晋城的交叉处。

驻扎地旁有一条小溪,他的帐篷就搭在那里,将军的帐篷就在他的旁边,他笔直的站在那里。

“那个,你好,我叫杨玄,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只见一名十八九岁的青年缓缓地来到李少知的身旁。

看着他那嘟嘟囔囔的样子,李少知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你认识我?”李少知好奇的问道。

“武台上比武我见过你,我打听过了,你叫李少知是吗?”杨玄问道。

李少知一愣,现在他穿的严严实实的,他是怎么认出来的?

仿佛是看出了李少知的疑虑,杨玄道:“虽然你遮住了脸庞,但我记得你的刀。”

李少知这才意识到,他配备的不是虎甲亲卫的军刀,而是唐刀。

李少知跟一位同僚打了一下招呼让他替自己守在将军帐前,然后请杨玄来到小溪边的火堆旁坐着。

他缓缓地脱下虎盔,露出年轻的脸庞。

“你好厉害啊,年纪轻轻就能当上虎甲亲卫。”杨玄赞叹道。

李少知不语,他不太明白这名叫杨玄的为什么突然来结识自己。

通过一番交谈,李少知这才知道,杨玄居然是杨遇林的亲弟弟,在一番交谈中,李少知也觉得这杨玄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本心倒是不坏。

很快,两人聊了将近一个时辰,天已经黑透了。

待杨玄离开后,李少知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已经很少有这样畅谈过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对这个敌国的人,没有那么讨厌。

谈归谈,该说的不该说的李少知都很清楚。

二人谈的大部分都是两国战争的事情,杨玄一直在说,这场仗不该打,死了很多人……

李少知对这件事情没有发表过多意见,毕竟楚国占了鄞国的半壁江山,现在一个楚国人来跟你说,这场仗不该打,确实有点荒唐。

是,你们有了领地,然后出来冠名堂皇的说不该打,显得你们有风度。

心里是这样想,但李少知不会说出来,起码他觉得,杨玄说的话,有三分真心。

他没有杨玄那么多愁善感,他是个军人,他大多时候都不会去考虑对错这种事情,既然两国对垒,打仗哪有绝对的对错。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对与错,以后才有定论,楚国现在的史书只会写有楚军势不可挡,开疆拓土,英勇无比。

而鄞国的史书只会写,鄞军虽然不敌,但扔在顽强抵抗,誓死扞卫国家,最终打败楚军,扞卫住了国家与尊严。

至于以后的史书会怎样,谁又知道呢。

李少知不再想这些事情,回了营帐,与将军商讨入京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