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当老师的经历(1 / 2)

而杨老师属于特文静的性格,经历了婚变的她,心灵一定也受到了极大的重创,内向的人又不会自我宣泄,抑郁过度,久而久之,积病成疾,落下了病根,且又因病致命,实在不值。

对于逝者,活着的人不论做什么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了,庞凤刚为了当年在课堂经常犯错误,让老师费了不少精力和心思而感到歉疚,其实老师是在关心和爱护他才不厌其烦地纠正他帮助他,都是为他好。

回忆往事当时庞凤刚年幼无知,一点也没有觉得出来,哎,有些经历只有有了阅历之后才明白,结果又太晚了。

但凡内心尚存一丝良知之人,决然不会对曾经悉心修正过自己错误的恩师心生怨恨。

待到懂事之后,这种感受更是愈发深刻,会由衷地感受到如此良师的可贵之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份厚重的恩情或许终其一生都难以有机会报答。

特别是当那位敬爱的老师已然离开人世、与世长辞之时,就连想要再见一面都是一种奢望,更别提能够当面向她表达那份深深的感激以及对其敬业精神的赞美与敬意了。

曾经有幸亲身体验过为人师表这一角色后,他才真正领悟到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和那些教育方法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哪一位老师不是满心期盼着自己教导的学生们能够学业精进、学有所成,并成长为品德高尚之人呢?

师生之间的情谊源远流长,如同那永不干涸的清泉一般持久流淌。

它既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而渐渐磨灭消逝,也不会因学生的学识超过其老师就被视若无睹,忘却当年老师辛勤付出的点点滴滴;更不会由于老师的离世便化为乌有、烟消云散。

绝对不会出现上述这些情况!最终,庞凤刚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若不曾亲身为师,又怎能真切体会到为师者的那颗炽热之心呢?

如今,社会上传闻不断,据说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逐渐走上歧途。

他们在课堂上敷衍了事,不肯全心全意地传授知识,却将精力放在课后的补习班上,借此谋取额外的收入。

这种不良风气犹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且有愈演愈烈、泛滥成灾之势,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这些人的行为严重玷污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所应有的美好声誉,简直是天理难容,让人愤怒到极点!

然而,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令人感到困惑不已。

众多学生家长不惜托关系找人说情,或者设宴款待,甚至送上贵重礼品,只为恳求老师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课外补习或是特殊照顾。

面对这样的请求,老师们往往碍于情面,难以拒绝,最终只能乖乖就范。其实,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抹黑所有参与补课的老师,毕竟其中也不乏一些确实出于真心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良师益友。